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关于武汉加快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建议
2017-07-21 5220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集体提案

民建武汉市委员会

  在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武汉市交通条件优越(祖国立交桥),旅游资源丰富(山水人文科教),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也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总收入和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速度都超过了15%,两项指标均实现了比“十一五”期末翻番的好成绩。但横向比较看,无论是城市吸引力、美誉度、辐射力,还是旅游服务质量、产业发展水平等,都与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还不匹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在我市对外开放的30多个旅游景区中,有17个风景区分属园林、文化、宗教、科技、建设等部门管理,占总量的50%以上。列入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的60余个旅游重点项目中有22个未能落实。因此,从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来看,目前的旅游管理体制难以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协调职能,亟待改革和完善。

  2、旅游规划建设缺乏总体设计。城市规划缺乏从“大旅游”视角来统筹交通规划、城市景观塑造、旅游信息交换等,导致城市旅游交通不顺、城市景观与旅游氛围不协调、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城市规划建设中尚缺乏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背景下,将旅游集散中心、交通信息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等进行长远规划和有机融合的总体部署和设计。

  3、市场开放度不高,旅游综合实力仍待增强。2014年我市成功获批72小时落地免签优惠政策,但是政策效应尚未充分显现,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双轮驱动”的良性互动局面未真正形成,境外市场亟待拓展。旅游市场以观光旅游为主,同质化竞争激烈,特色不鲜明,体验型、互动性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缺乏名品精品。武汉的旅游氛围还不够浓厚,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旅游影响力、竞争力仍显不足。2016年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行榜,武汉排第8位,落后于重庆、杭州。2016年,武汉旅游总收入(2501亿元)只有北京(5020亿元)的一半,比上海(3820亿元)低1300多亿。

  对此,建议:

  1、组建武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强化统筹协调职能。应借鉴我市“城管革命”的成功经验,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大旅游管理体制,组建武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增强对全市旅游发展的综合协调职能,实现旅游发展从单一部门推动向多部门联动转变。要在武汉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中,强化旅游部门规划指导、市场监管、区域协调、公共服务和城市形象推广等职能,完善区级旅游行业监管机构,加强对本区旅游业发展的日常监管与服务。

  2、加强规划引导,建设全域旅游城市。武汉市十三次党代会为武汉城市未来发展勾画了异常美丽的发展蓝图,提出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由此,城市规划部门、旅游发展管理部门应加快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围绕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城市亮点区块,东湖城市生态绿心,传承楚汉风韵,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做好相应的城市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功能规划。加快规划实施,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动武汉旅游经济全域发展。

  3、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加快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的景点供给、时间供给,提高游客体验度。改造提升传统经典旅游产品,开拓新型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城市亮点街区和旅游精品体系。深度开发体育休闲、体育健身和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进一步凸显“活力武汉”城市旅游形象。充分利用武汉72小时落地免签政策和将国际邮轮入境旅游团15天免签政策扩至武汉口岸的新政策,结合武汉外国领事馆规划建设和40条国际及地区直飞航线的开通,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发展境外游客,不断提高武汉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旅游影响力,让武汉成为世界性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世界目光。

  4、加强旅游政策创新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我市应尽快出台激励政策,明确规定乡村旅游发展中旅游用地、金融扶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扶持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事业。同时对乡村旅游扶贫实行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对旅游接待人次、脱贫人数等信息进行定量统计,以实现旅游信息的数字化。

  课题组:李春生课题组  

上一篇:

关于促进“互联网+”武汉智...

下一篇:

加快产学研用融合 助推武汉...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