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依托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武汉 促进碳交易产业集聚发展
2021-04-01 2169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党的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武汉市探索高水平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生活方式绿色革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近日,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选址意向落地,初步将落户武汉长江新城创新发展中心,这标志着武汉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中碳登”作为全国碳交易市场支撑系统的重要枢纽,其落地不仅仅只是填补了武汉没有一家国家级交易机构的空白,更将给武汉带来重要机遇。武汉市应抓住这一机遇,将“中碳登”聚集的资产、资金、人才、企业、技术及平台等资源优势转化为武汉市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优势,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此,建议:

  一、利用“名片”效应,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

  中国未来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湖北武汉作为“中碳登”的所在地,有望承办如联合国气候大会,中欧低碳峰会,C40峰会等国际知名会议,“中碳登”将成为湖北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要的窗口和“名片”。武汉市应充分利用“中碳登”落地的平台机遇,广泛开展国际碳市场论坛、“一带一路”产业峰会(筹)等品牌活动,成立“一带一路”低碳大数据平台(在建)、“一带一路”绿色产业联盟(筹)、“一带一路”低碳技术交易中心、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基地(已批)等国际合作平台,提升武汉对外交流水平,实施“请进来(产业、技术和资本)”和“走出去(产能、产品、服务)”战略,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二、利用集聚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中碳登”是全国碳市场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为不同市场主体提供碳资产的确权、登记、结算等服务,同时对接数据报送系统和交易系统,在全国碳市场系统架构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中碳登”落地湖北,将主要聚集以下几大资源:一是海量的金融资源。全国碳市场初期将纳入1700多家电力企业,基础碳资产接近1000亿元,未来全国碳市场的资产池将进一步扩容到1万亿以上;二是庞大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据初步统计,未来全国碳市场初期规模将是试点总规模(约12亿吨)的2.5倍,总注册资本预计超过5000亿,将提供超过12万就业岗位;三是精准的市场交易大数据资源。“中碳登”服务的企业存在巨大的潜在技术需求,而“中碳登”由于掌握企业排放数据,完全可以凭借大数据分析手段,精准定位行业和企业的减排空间以及技术需求;

  三、补齐产业链条,建设全国绿色金融中心

  按照全国碳市场部署,交易系统将放在上海,如何在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分离的情况下将湖北打造成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湖北碳交中心现有的优势,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竞争并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扩大碳金融创新的数量和规模,吸引碳交易相关的金融机构、第三方中介机构等落地湖北,将湖北打造成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二是依托碳市场和碳金融创新,发展绿色金融业,形成有别于上海、深圳等传统金融中心的新兴绿色金融体系。

  当前武汉市现有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较小、结构不优、技术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不强。充分挖掘“中碳登”服务企业潜在的低碳技术需求,延伸产业链,在利用国内外先进的低碳技术为“中碳登”内的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及人才等落户武汉,在武汉打造高端低碳技术的研发、孵化及成果转化中心,推动先进低碳技术在武汉实现产业化。利用“中碳登”带来的金融和技术双重驱动,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四、完善政策保障,加快“中碳登”建设步伐

  为了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机构、上市公司、节能环保企业及专业人才等在武汉落户。一是建议市政府在土地、人才、资金等方面出台专门政策,如土地出让优惠、贴息减税、绿色金融人才计划等,推动绿色资金、低碳技术、人才等在武汉聚集。二是建议在武汉打造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区。园区定位于高端低碳技术的研发、孵化及转移,园区本身作为技术和产品的市场推广中心,实现低碳技术就地研发、就地转化及就地推广的无缝衔接,提升我省低碳技术的整体水平,带动上下游形成一个千亿级的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产业链。三是成立绿色发展种子基金。利用基金助推国内外绿色低碳产业或项目落户武汉,加快培育一批节能环保的龙头企业和国家级产业园区,打造国家级的环保产业园,通过园区发展,形成以集聚区为依托、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套的产业格局。

上一篇:

以“四xin同频共振”推动武...

下一篇:

关于武汉全域推进国家自主...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