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武汉市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确定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将城镇化建设从“区域协调发展”上升为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要提高4个百分点,将有超过5000万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内需提升的空间仍然较大。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正处在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期。2013年初,武汉市“两会”期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并强调新城区的发展,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进新城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武汉新城区将进入加速发展期。但是,武汉市城镇化建设同样面临许多挑战:
一、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和很多城市一样,武汉城镇化建设面临城镇用地粗放低效、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市病”严重、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问题。
二、交通需求激增。新城区进入加速发展期后,城市急剧膨胀,交通需求急剧增加,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同步发展,城市物流流转速度加快,城镇货运和对外交通需求增加,居民出行距离加大,城市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因此,需要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迅速增加的交通需求。
三、新城区现有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条件还不太完善。截至2011年底,6个新城道路总长度942.4公里,道路总面积722.3万平方米,6个新城道路网密度为5.4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7.2平方米,路网密度和人均道路面积均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各新城的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如纸坊、阳逻路网指标低于中等城市标准,吴家山、纸坊、阳逻和前川人均道路面积指标低于国家标准水平。
新型城镇化建设虽然涉及土地改革、户籍改革、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但交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最容易突破的方向之一。它作为城市的骨架和血管,支撑城市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建议:
一、统筹编制新城区交通规划与相关规划
编制新城区交通规划应根据新城区不同用地性质,确定适应的路网结构及路网指标等;编制新城区相关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交通设施对城市空间利用的促进作用,重点结合轨道交通和干线道路等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协调制定新城建设、城市更新等土地利用开发计划。
二、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引导空间发展
吸收借鉴TOD发展理念(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完善轨道站点地下空间开发政策,制定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控制规划,在轨道交通线路周边进行高强度土地开发,土地混合使用、布置环境宜人的居住、商业和就业中心等。通过轨道周边高强度土地利用为轨道交通带来客流保证,同时轨道交通提供高效快速的出行服务促进周边高强度开发,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三、发挥公共交通优势促进新城区空间集约节约利用
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促进高密度空间布局的形成,从而促进土地空间集约节约开发。因此,应该大力发展新城区公共交通,主要建议有以下几点:
1、升级改造传统“路侧式”公交专用车道及站台设施;
2、丰富公交服务品种,推广高峰巴士、商务快巴、支线小巴,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公交需求,增强公交吸引力;
3、加强常规公交和非机动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接驳站建设,加强常规公交场站的建设力度和用地保障措施,完善公交停靠站设施;
4、提升城乡公交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准点率和舒适度,分批完成公交车辆更新改造,完善车辆内部设施;
5、对中心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城乡客运进行公交化改造(2015年前完成新洲区和汉南区公交化改造)等。
四、根据产业的运输需求布置不同类型的产业
对于原材料或产品主要以对外运输为主的企业,应尽量布置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货运站场、航空站点或港口码头周边;对于原材料或产品主要以对内运输为主的企业应尽量靠近城市保护环线三环线。对于以大宗货物运输为主的企业应尽量布置在铁路货运站场、港口码头附近;对于以小宗货物运输为主的企业应尽量布置在航空站点或高快速路出入口周边。
五、根据不同需求完善配套交通基础设施
1、根据产业用地之间的联系需要配套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研究表明,工业用地与物流仓储用地之间、商业用地与商务设施用地之间、物流仓储用地与交通设施用地之间的联系程度非常紧密。应重点加强这些区域之间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根据新城区之间产业发展需要配套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围绕促进“四大工业板块”的发展来配置新城区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其中临空经济区应加强吴家山经济开发区与新沟产业组团、柏泉临空区、黄陂临空区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车都应加强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常福产业新城、金口产业新城、纱帽产业新城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光谷板块应加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纸坊产业新城、未来科技城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临港经济区应加强武汉化工新城与阳逻产业新城、武钢产业新城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根据产业园区交通特征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针对重载车辆较多可以适当增加路面厚度、提高路面强度;针对工业区车辆构成中大车比例较多可以适当增加车道宽度;针对园区扬尘现象严重,可以采取选用不易扬尘的路面材料铺装路面、增加园区绿化率等措施;针对行人非机动车较少特征可以适当压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针对园区上下班潮汐现象明显可以研究采用潮汐车道等措施。
(课题组:谭炜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