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2012-04-06 2181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2号建议案原案之一)

民建武汉市委员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公益性文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省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以及新建成的中山舰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设施先后向公众免费开放,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但我们也要看到,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相比,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相比,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及运行等保障机制不健全。二是区域、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建设水平偏低。如金银湖、盘龙城等新兴的大型居住区文化设施配套建设不足;许多社区活动室场地小,服务内容少,功能单一。三是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效能有待提高。四是公共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不够。五是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为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是要强化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完善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公共文化绩效考核办法,考核要“质”、“量”并重,将服务群众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二是要建立持续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加强财政经费保障。三是建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等单位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远城区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

  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构建全覆盖、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建议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二是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基层文化站的建设投入力度,建立演艺人员等文化工作者定期下基层制度,加强对农民文化消费需求的调查和研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民拥有平等参与文化活动和享受文化福利的权益。三是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延伸,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率和群众参与度。如在大型工地、开发区等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经常性地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四是要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运行有效的社区文化管理体制,提高社区文化服务能力,构建全覆盖、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是要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创新服务内容。如加强社区少儿阅览室的建设,为青少年提供公共阅读场所,并鼓励社区家庭和学生向社区阅览室捐赠图书,促进图书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推广青山区119社区“四点半学校”的做法,在各街道社区增设学生学习和文体娱乐场所,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能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六是要细化有线电视收费档次和标准,设置10元/月甚至更低的收视费标准,满足困难群体的基本收视需求,切实发挥好电视媒体的文化宣传阵地作用。同时要增加有线电视的频道选择,多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电视频道节目。如尽快增加旅游卫视频道转播,满足受众对旅游、时尚类节目的需求。

  三、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改革和监管力度,提高现有场所、设施的服务效能

  一是要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要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状况的研究和监管,不断提高现有场所、设施的利用率、共享率和服务效能。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素质、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制度标准等软件建设和创新。如可创新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内容,发挥其展示功能外的教育馆、活动室、休闲地功能,为公众提供各种富于教育性、娱乐性的服务项目;要健全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状况和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公共文化设施完全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议每三年开展一次对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设施达标率、服务达标率、活动达标率、经费达标率、管理达标率等指标的考核。三是制定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事业建设的有关政策,加快培育社会性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充分调动民营文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民自办文化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补充。

  四、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完善公园景点设施,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休闲文化需求

  一是要进一步做好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和共享,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要加快对盘龙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建设盘龙遗址博物馆,提升城市文化底蕴;要加大对景点景区年票的优惠力度,吸引广大市民走出家门享受旅游休闲的乐趣;顺应市民呼声,尽快实现龟山公园免费开放,方便市民登山锻炼。二是整合现有旅游文化资源,完善公园景点设施,营造休闲文化的良好氛围。如打造好江滩芦苇节,在保持其野趣的同时,增加文化创意元素,丰富芦苇节的内容;完善金银湖湿地公园的服务设施,合理满足市民野炊的需求;三是加大对赛马节和赛马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增加比赛的互动性,创新和拓展东方马城对市民开放的服务项目,提高市民的参与热情和参与度。

  五、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要完善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强文化服务人员培训,探索实施从业资格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二是要切实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落实编制,稳定基层文化队伍,培育基层文化骨干。三是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从事文化服务工作,并对服务期满的毕业生报考文化部门公务员、相关专业研究生予以加分照顾或定向招录;四是要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文化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大学生、高素质的退休人员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

课题组:李海波课题组

上一篇:

关于加强和创新我市社区管...

下一篇:

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产...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