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全面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的建议
2012-04-06 2030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1号建议案原案之一)

民建武汉市委员会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夯实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2011年元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工业倍增计划,力争在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15000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先后出台了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等六大工程计划,加大了对国际知名企业的引进力度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目前,南车集团落地开花,8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进度过半,武钢、武重等传统“武字头”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转型,国企重组步伐不断加大,开创了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华美序章。

  但从全局来看,我市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产业融合度还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大、水平高、有影响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只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让关联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聚集共生,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生态圈,才能保证我市工业倍增计划顺利实施。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产业关联度,培育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是按照集群化的要求建设先进制造业发展载体。按照相对集中、主导突出、高度关联、协作配套的要求,增强东湖高新区、沌口经济开发区、吴家山经济开发区、武汉化工区等主要开发区的产业聚集能力,推进区内企业间的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使用,基础设施共享,凸显开发区的强大载体功能。

  二是结合未来发展战略和行业类属引进知名企业。根据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光电子与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与半导体集成电路、新动力汽车、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环保新技术及设备等产业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这些产业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竞争优势明显,集群化发展基础良好。各级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时应把与这些产业相关的知名企业作为战略引进重点,按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规划,分门类、高标准做好引进工作。

  三是力促配套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大型企业是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骨架,中小企业则是血肉,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该注意与主导产业链配套的中小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大型企业的零配件、包装物等方面的协作,构建层次清晰,结构完善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完善风险创投体系,提供强大资本支持

  一是建立科技人员、创业投资与孵化平台的联动机制。要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动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积极吸收金融、证券、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进入产业园区,为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股份改造、融资、风资、上市、股权退出等提供中介服务。

  二是探索“投贷联盟”业务模式,构建“创投+银行+企业”合作平台。扩大企业规模,离不开信贷的支持。对于有技术、有市场、缺乏资金的企业,通过投联贷,可有效拓展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和空间,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信贷支持。

  三是全力建设新三板市场,完善风险资本、创投基金的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国家扩大新三板试点的政策机遇,依托东湖高新区丰富的高科技企业资源,优选部分高成长性先进制造业企业,完善制度规则,积极开展股权交易流通试点,加快推进武汉东湖高新区新三板市场建设,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渠道。

  四是设立地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风险救助专项资金。由市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设立具有政策导向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流向创业风险投资领域,放大创投资本规模。同时,设立武汉市创业投资风险救助专项基金,由创投机构先期提取风险准备金和政府匹配资金的方式充实基金,存入专项资金账户,用于补偿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因投资中小高新技术项目失败而清算或减值退出所发生的损失,引导促进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对种子期、起步期、初创期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一是给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同等的待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的关系日益紧密,几乎参与到工业生产的每个环节,从事生产性服务业完全应该享受到与制造业企业同样的政策待遇。建议参照制造业优惠政策,对具有传统优势或新兴有潜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政策方面同等对待,并在市场准入方面打破歧视性框架。参照制造业企业奖励办法,表彰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先进企业,重奖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二是建立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研究出台《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标准》,规范和统一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标准,加快构建标准化平台,促使职业化、专业化水平高的企业进入市场,促进我市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提档升级。

  四、创新人才建设机制,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一是着力发挥企业家、高端人才引领作用。推进职业经理人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家和创业者,借助沿海等地外来企业家的开阔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地区经济活力。通过提高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知名企业家群体,用好现有优势行业和知名企业的企业家,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参与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是完善人才综合培养机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按照专业化、社会化要求,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扶持壮大市场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强化高级蓝领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培育大量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探索校地共建机制,通过提供土地、资金、师资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根据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相关产业领域工程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综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三是创新人才市场运作机制。打破按行政区域设置人才市场的传统模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人才市场建设逐步实现由基础性人才市场向专业性人才市场转移。打破单一的人才市场投入机制,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吸纳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人才市场经营建设的多元化结构体系。

课题组:刘海虹课题组

上一篇:

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

下一篇:

李海波副主委参加重点提案...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