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提案选登
关于缓解武汉市交通拥堵状况的建议
2010-01-25 3235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1号建议案原案之一
                                                 民建武汉市委员会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既关系民生,又对城市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一段时期,随着武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许多城建大项目的开工,市民出行受到严重困扰,交通拥堵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被列为城市建设管理“一号工程”。
     据武汉国土资源与规划局发布的“2009年交通发展蓝皮书”调查显示,武汉居民每天平均用于交通的时间约为77分钟,较1998年的62分钟增加了15分钟;2008年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达到86万辆,每月新增机动车1万辆;高峰小时流量超过7000辆的路口,已从2004年的17个增加到2009年的50个;09年1-8月,交管部门处理突发性交通事件116起;09年交通投资100.58亿元,比2008年增长25%,有1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5000个工地在建,91处道路进行大型施工,涉及20多条主要干道。
     尽管市委、市政府已高度重视交通拥堵问题,编制了《武汉市近期交通建设和组织规划》,以应对未来几年交通拥堵,但是,我们认为,政府除了要加大城市道路的供给力度,更要重视交通需求的管理。实践表明,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路修得越多,如果管理和服务不到位,会造成修到哪里堵到哪里的情况,因此,在这方面更需要深入调研,体查民意,加大力度,共同营造“人和物最有效率地、合理化地移动”。为此建议:
一、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引导交通需求公共化。
     在当前道路资源紧张、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不断增强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应成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中之重。
     第一,提高公共汽车的服务质量。武汉公交平均线路长度达到19.9公里,居全国首位,公交的便利性较强,但也同时存在线路重复较多、公交的服务意识较差等问题,抢乘客、开飙车、乱停车等行为时常发生,导致人们宁愿转向小车出行。因此,在减少公交线路重复率、公交线网不断优化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公交的服务质量。要加强对公交司机行为的社会监督,对公交司机野蛮开车的行为进行从重处罚,提高一线司机的工资待遇,做好公交停车的规范管理,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线路,方便远城区居民出行。落实好财政对公交的补贴政策,加大公共交通产品投入力度。加强智能公交系统运用,促进公交调度的科学性和时间的准确性。加大公交路权优先措施,提高公共汽车的便捷度和舒适度,引导人们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第二,合理规划和调整公共交通资源。重视发挥轻轨功能,调整与公交的重复线路,加大宣传力度,适当开展票价优惠活动,吸引平峰和高峰时期客流,分流公交压力。合理规划各类型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调整未来地铁沿线公交布局。配合地铁规划,建立公交换乘交通枢纽,通过短程巴士将远城区的出行人群集中到较近的换乘枢纽,再通过轨道进行较长距离的运输,使交通资源优化分配给出行者的多数。合理预留地下空间,开发地下商业空间,以弥补地铁轨道的公共交通服务特性的收益缺陷,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
     第三,发挥武汉水资源优势,营造独具特色的水上“环保公路”。武汉水域面积占城市面积的25.6%,除长江和汉江外,全市大小湖泊140多个,可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营造水上“环保公路”。一方面,对现有的11条轮渡、汽渡航线适当增加班次,提高速度,吸引客流量,加大对货车汽渡的改造投入力度,缓解货车过江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与航道管理部门协调,做好前期客流调查,制定合理路线和票价,引进客载量约40-50人左右的水上公共巴士,通过横渡水上公交和纵向水上交通巴士缓解长江大桥和二桥的交通压力和沿江纵向出行需要;也可在六湖连通区域开辟水上快捷环保交通工具,既能分流公路交通压力又能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景。
二、加强对现有道路资源的整合和管理,促进道路资源的高效利用。
     由于武汉特殊的地理条件,道路结构复杂多变,因此对道路结构的布局和道路资源的利用需要科学规划。第一,在道路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主干道、微循环道的不同作用。主干道尽量人车分流,多架设人行天桥,少设置红绿灯。有的主干道上可取消非机动车道,部分非机动车道或公交车专用道设置在次干道或支路,加强微循环路的利用,形成同类交通工具相对独立,减少道路干扰。第二,加大对全市断头路、堵头路和瓶颈路的排查和疏通,并加快对新修道路的启用。如汉阳月湖桥上下桥匝道建成及时开通、晴川桥上下桥匝道加紧建设、知音大道加紧施工,让两江四岸道路加速畅通。第三,缓解停车难矛盾,提高主城区停车场利用率,多建设立体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第四,加强占道管理,特别是对物流企业占道,规划专项停车位置,利用多项手段调节占道利用率。第五,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手段多架设天桥,解决因施工导致的道路占用问题。搭建成本低、工期短、不占道、全钢结构的可拆装“小车天桥”或人行天桥解决临时性工程施工拥堵,同时也可保护行人安全;第六,尽快拆除城市中心废旧铁路,避免成为交通障碍,清除噪声污染。第七,要规划和建立专用自行车道,促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为“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三、加强城建基础设施资金的管理,确保城建工程快速完工。
     道路上经常可见数月未动的工程项目,究其原因,资金不到位是主要因素。因此,在当前各项交通规费被取消的情况下,在城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尤其要创新交通工程建设投融资体制,通过政府投入、企业运作、项目支撑等方式确保城市建设资金到位,及时跟进城建工程建设进度,避免“半拉子”工程,避免工程延期导致道路资源占用过长。同时,科学管理工程进度,加强城建大项目的绩效审计,加大对拖欠工期工程的舆论监督,确保大项目的施工安全。
四、合理规划城市结构,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针对现有中心城区居住成本较高,交通密度过于集中的特点,着眼于未来城市发展,合理布局城市结构,从而做到交通流量向外围疏散,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政府部门要在近郊和远城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上加大投入,通过建立员工公寓、住宅生活小区,使工作和生活就地解决,减轻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一方面能带动当地的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远城区新型工业化打好服务基础。同时,加大对远城区的公共交通配套建设投入力度,促进其与市中心的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通过综合管理手段营造和谐交通环境,促进“阵痛期”顺利度过。
     武汉交通还有两至三年的“阵痛期”,更要采取多管齐下、灵活应对的综合措施,顺利度过。第一,实施错时上下班制度,在时间上分散交通需求,缓解高峰期的交通压力。具体操作上可根据各单位自身情况,实行灵活的错时上下班工作制,如同行业同系统统一错时;党政机关的应急机构或窗口服务部门应考虑市民办事的便利;党政机关的错时上下班时间应广泛听取民意。第二,增加处理交通堵塞的应急疏导能力,如及时调派警力疏导交通、通过多种渠道实时发布交通路况信息从而疏散堵点人流和车流量。第三, 注重培养市民的交通意识,做到行人和驾驶员安全出行、环保出行、经济出行,鼓励“公交出行”,落实转乘优惠,鼓励“合乘出行”。第四,减少公务车使用频率,体现政府为民服务。政府应推进公务用车改革措施,落实公务车轮流停驶制度或提倡领导干部拼车上下班,以表率作用参与公交优先,与群众共同分担交通负担,并把这作为对领导干部考评的一项内容。
                                                                    调研室组稿

上一篇:

关于积极促进我市居民文化...

下一篇:

关于大力发展青少年视力健...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