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关于我市“新两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2019-08-12 3439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民建硚口区委会主委、硚口区政府副区长张智反映:2017年10月,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创新性的提出“新两园”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关于推进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企业园创新发展的意见》,就加快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企业园提出了新要求。

  “新两园”建设定位标准高,突出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但从全市来看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园区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引领。在各中心城区,园区建设正以拼搏赶超的劲头迅速推进的同时,又凸显出各自为政,产业主题交叉、重复的矛盾现象,以至于站在全市科创小微园区建设发展的立场上,分散了主体产业的空间布局,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优势的最大化。

  二是园区用地的合法使用还缺乏政策规范。中心城市科创小微园区的空间资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原地处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外迁后留下的地块和地上建筑物;二是原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后提供的空间资源;三是原中心城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批准的各中心城区自主开发建设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内的大部分民营工业企业对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性较高,为科创小微园区建设提供了优质空间资源。然而,在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凸显出园区工业用地的土地性质与产业升级打造后的使用性质不相符合的矛盾。

  三是园区建设还没有实现生态标准。目前,我市“小微科创园区”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设、重招商、重服务,却在园区生态环保建设方面力度不强。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没有衔接,且规划环评本身可操作性不强,环评监管作用有限,让步于经济发展。加之缺乏环境数据统计环节,园区环境管理数据极为匮乏,很难对园区的绿色发展状况进行绩效评价,环境监管困难重重。

  四是园区建设没有实现真正的智慧化。虽然各园区建设都努力突出科创特色,打造智慧园区。但是“智慧化”成都还处于传统阶段。主要表现在:1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内各子系统间相对独立,存在“信息孤岛”,智能化水平低。2、数据采集孤立,系统联动难以实现;应用可扩展性差,扩展成本较高。3、无法实现高效、便捷的集中式管理,运营成本高。

  为此,建议:

  一、尽快制定完善全市科创小微园区规划

  建议市政府在各区“新两园”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全市科创小微园区建设规划。规划应与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紧密对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规划建设理念,融入“五集三化”的具体要求。根据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经济社会效益指标来检验园区发展水平,把握以项目数量为基础,以项目质量为根本的园区发展方向。规划要征求多方意见,邀请专家论证,细致完善园区规划。

  二、尽快出台科创小微园区建设用地规范

  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根据科创小微园区建设空间资源的不同情况,秉承生产安全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失的原则,创新思维,制定中心城区科创小微园区建设用地使用规范,确定全市符合建设条件的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相关审批服务。

  三、建立全市“新两园”生态化建设标准体系

  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坚守绿色发展底线,实施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大力发展经济效益高、低排放、低消耗、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促进“新两园”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的保障作用,凡是“新两园”项目,必须先实施规划环评,优化园区发展规划,明确项目准入依据,实行环评“一票否决”制。配套建设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尽快实现园区基础设施、功能性配套、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无死角,满足不同类型企业需求。

  四、提出科创小微园区“智慧化”建设标准

  建议在每个中心城区选取一个园区做“智慧化”建设试点,按照科学、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技术构架,打造科创小微园区“智慧化”管理机制和运营平台,以期望达到如下目的:1、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帮助园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内对外服务运营平台。2、建立统一的工作流程,协同、调度和共享机制,通过云平台的整合,以云平台为枢纽,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获得高效、协同、互动、整体的效益。3、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与日常管理、对内与对外服务这两大服务和两大管理体系。

  市民建    

上一篇:

关于深化审批服务“马上办...

下一篇:

关于进一步提高财政绩效评...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