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监察局副局长、民建江夏总支主委丁玲反映: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不断扩大,租赁大面积农田种埴果蔬更是广泛采用该技术。蓬勃发展的地膜覆盖技术,使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走出了一条农业高产稳产的路。但是地膜是石油化工产品,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板结。盖膜后有机质分解快,作物利用率高,肥料补充的少,造成土地肥力下降。据周边农户反映,使用后的地膜抛满地头,或随风飘扬或就地焚烧,由此造成的污染是当前土地污染中不应被忽视的问题。
为治理农田地膜污染,一些地方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制定了残膜回收管理办法和奖罚措施,建立了残膜回收基金;实施了残膜回收补贴办法,加大了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制。但仍然存在着不足,即回收和利用残留地膜腹的相应奖励政策尚需进一步完善;人工回收残膜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还未研制出地膜的替代品;残腹回收后的再利用问题还没有解决;残膜回收成熟、定型的机械很少。
为有效解决农用地膜污染问题,我们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各级政府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民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二、加强技术规范和市场监督。杜绝超薄地膜(厚度小于0.008mm)进入农资市场,可以参照国外地膜标准,使用0.012mm厚的塑料地膜,并强制使用无毒添加剂。这样便于田间回收,且回收后仍有再生利用价值,使其顺利进入回收再利用的循环链条中,有效地减少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三、积极治理已污染农田。对已污染的农田可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塑料废旧地膜回收力度。可组织人力通过手工或耙子回收残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种前及收获后可采用地膜回收机回收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四、推广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代替塑料农膜。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支持鼓励科研部门、企业研究开发无污染的全生物降解的新材料。利用天然产物和农产品为原料生产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薄膜,可以在使用后12个月内在自然条件下100%降解成为有机肥料。这是一种根治塑料农用地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举措。在全球倡导绿色环保的大环境下,完全生物降解农膜的推广是必然趋势。
五、广泛宣传,增强环保意识。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加强环保意识。
(市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