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2011-04-08 2898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民建武汉市委员会
      旅游产业是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市第三产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
      随着09年底武广高铁通车,武汉的旅游市场迅速升温,从游客输出地一跃成为输入地。据市旅游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接待游客410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324.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51%,增长势头强劲。2012年,当“四纵四横”的高铁网建成时,会形成一个以武汉为中心,半径达1000公里的“半日经济圈”。再配合公路、水路和航空三个运输体系,独特的交通优势将凸显无疑,武汉将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人流和物流都将集聚于此,武汉中部龙头城市的地位也将进一步巩固。
      尽管武汉的旅游市场发展形势良好,但我们也要看到,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武汉的准备明显不足。一是长期以来,对旅游产业重视不够,把武汉作为旅游客源地定位,而不是旅游目的地,导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欠账较多;二是发展思路不宽,旅游策划能力、开发能力和整合能力不足,旅游产品与本地特色结合不够紧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景点不多,导致游客在汉停留时间短、回头客少;三是旅游精品项目少,旅游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四是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明显偏弱,客房短缺,团餐质量差,高级酒店数量较少,三星级及以上酒店仅为北京的18%,不到广州的一半,游客对武汉酒店满意度也只有47%。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旅游规划建设,将旅游产业培育为支柱产业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我市应充分整合行政资源、市场资源和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旅游产业政策体系。建议学习上海经验,成立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组织旅游、文化、规划、交通等职能部门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组织编制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并将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写入我市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在全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实现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打造武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旅游产业的扶持
      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快构筑面向公众、覆盖全行业、全要素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水陆空一体,立体化、便捷化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完善以集散中心、咨询中心、游客中心为重点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健全以旅游安全、旅游保险和紧急救援为主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以期更好地为游客出行服务。鼓励各类旅游开发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实力,形成自有品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至少增加至每年8000万元,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开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全市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精神,严格依照《全国旅游业标准体系表》的要求,制定我市具体的旅游行业标准体系,对旅行社、饭店、景区等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加强对评星定级工作的监督管理,及时清理整顿不合格的单位,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为我市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注重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如加快指示牌、旅游专线、公厕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增加火车站通往各个景区的公交车辆,搞好各种交通方式间的无缝对接;加大高档酒店宾馆的兴建力度,提升高端接待能力。
      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旅游整合能力
      通过整合市内资源,突破景区单兵作战的不利局面。如将黄鹤楼、龟山、月湖、古琴台等景点打包整合,形成“大黄鹤楼”景区。
      通过整合省内资源,形成区域互动协调发展。从外部合作上看,我市的旅游资源与我省“两圈一带”的旅游资源,特别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融合不够,建议加快产业的区域合作,特别是旅游业跨区域合作,加快以武汉为核心的大旅游规划,加快交通、信息、人才、游客等资源的省内共享,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大发展。
      五、挖掘自然人文资源,加快精品项目建设
      一是充分挖掘山水资源,搞好两江四岸规划建设,加大南岸嘴开发步伐,加快“六湖连通”工程建设,继续做好磨山、珞珈山、木兰山等山林资源开发;二是深入挖掘人文资源,继续推进辛亥革命首义区建设,力争做百年庆典的主会场,加快汉口老租界区的复原工作,加快沿江商务区的建设步伐,积极开发盘龙城遗址、知音文化,展现大武汉的厚重历史积淀;三是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加快华侨城、世贸嘉年华等游乐项目的兴建,增加武汉旅游的休闲性。四是积极探索发展高端创意旅游,如大学体验游、佛教修身游、农耕游、修学游等,把更多创意元素融入旅游服务业中。
      六、加强宣传策划,提高旅游营销能力
      旅游营销是旅游产业链的终端环节,负责将旅游产品直接传递到消费者手中,好的宣传策划能极大提高景区知名度、提升人气,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建议:一是高度重视旅游形象、城市形象的塑造和维护,充分利用整合营销手段打造旅游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良好旅游口碑。二是适时、适地,结合季节、看点等要素,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科技手段,采取体验式、互动式等现代营销技巧,做好旅游产品的推广。三是积极利用影视剧集,展示和传播武汉独有的旅游文化,树立和巩固武汉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四是发挥武汉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旅游高端策划、服务人才的培养。
                                                              课题组:吴立群课题组

上一篇:

关于加强我市新农保乡镇平...

下一篇:

关于加快推进武汉科技金融...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