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关于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2011-04-08 2385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市民建会员 胡放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成为新兴的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在2亿人左右。农民工正在并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市民的一个部分。
      不过,从目前我国各地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情况来看,农民工被边缘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而是有所增强。表现为:在经济收入方面,农民工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与当地职工同工不同酬;在社会保障福利方面,农民工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在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农民工生活方式单一,生活质量低下;在对城市的归属感方面,农民工对城市和农村表现出一种若即若离的依附关系。尽管农民工向往着城市生活,对于城市有着强烈的流动愿望,但他们仍然是一只具有高度流动性特征的群体,跟城里人仍然是“两张皮”的关系,而不能真正融入到城市中来。
      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种制度障碍阻隔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一是户籍制度。现行的户籍制度颁布初始就是对人口的自由流动进行管制,将人们的身份予以固定。虽然一些地方政府曾试图改革户籍制度,尝试取消农业、非农业户籍界限,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然而,农民工这一身份在严格的、庞大的户籍管理体制下还暂时改变不了。由于户籍的限制,这使得他们无法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
      二是就业制度。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进入城市正规体制之内就业几乎不可能,这使得农民工只能寻觅那些工作稳定性差、收入低、劳动强度大、无福利和无保障等边缘性职业和岗位。即使有不少农民工在正规体制之内就业,他们也都是临时性就业,没有合同保护,与正式职工不可能同工同酬。这就直接影响到农民工融身于城市。
      三是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的福利保障体系将农民排斥在外,只对城市居民提供服务,因此,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福利保障的。虽然近几年来,社会上对农民工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一些地方开始为农民工提供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保障,但由于户籍制度并未消除,加上制度本身还存有缺陷,农民工在城市仍然得不到必要的安全保障,想要融身于城市亦是十分困难。
      四是城市公共服务制度。城市公共服务包括多个方面内容,主要有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妇幼保健、社区生活等,而城市公共服务制度一方面涉及到财政制度,同时也与户籍制度相关。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根本就不可能享受到这些服务。此外,居住在城市里的农民工还常常要受到来自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各方面的压力和阻力。这些都阻碍着农民工融入城市。
      五是土地流转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土地产权不清晰,使土地流转市场长期得不到发育,以致土地不能正常流转。即便一些农民工想将土地进行流转,他们也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补偿,以至于不得不保留那么一点土地并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边打工边种田,而无法完全脱离土地,融入城市。
      那么,农民工如何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我们认为,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中,政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有力推动者。
      首先,应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制度如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清除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的制度性障碍。
推动农民进城务工,重点就是剥离户口制度背后的城市偏向性的各种福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及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要让农民工能平等地参与就业竞争,平等地享受劳动权利,消除城市就业歧视;同时要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工能在城市安居乐业。
      其次,创新城市公共财政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创新城市公共财政制度就是要体现公共财政“公平性”和“全局性”的特征,使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到农民工。具体说来;第一,对农民工,在各种服务包括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关系上要与城镇工一视同仁。第二,城市政府和流入地要积极创造条件,承担起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受农民工子女的主渠道作用,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三,建立社区服务机构,为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政府要针对农民工居住的特点,建设管理好农民工聚集社区,避免形成城市治安差、社会安全无保障、环境脏乱差的社区。
      再次,消除工资歧视,实行同工同酬,夯实农民工进城的经济基础。一是,要充分重视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加强对企业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监督与管理,通过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二是,要引导企业健全基本工资制度,比如劳动定额管理制度,逐步提高企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三是,各地工会应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引导和帮助组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劳动法律制度、工资集体协商等相关制度的建设。
      第四,重视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进城的适应条件。在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步伐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农民工自身文化、思想道德和技能的培训,与此同时,还应该从维护农民工切身利益出发,利用各种形式向农民工传授有关法律、法规常识,使其能知法、懂法、用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最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规范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要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在坚持自愿、有偿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土地流动和转包,并使他们获得相应的补偿;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人口进城宅基地置换制度,降低农民在城市置房的成本和迁移成本。

上一篇:

关于加快我市合同能源管理...

下一篇:

关于促进我市电动小巴规范...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