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对缓解武汉市民游泳难问题的建议
2010-12-07 2576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市民建会员 唐翔
      武汉号称“百湖之市”,游泳一直是众多市民消暑度夏的最好运动。然而,若大一个武汉市现有900万人口,却只有112个游泳池(馆),平均8万人拥有一个游泳池(馆),加上游泳场馆位置分布不均,商业性游泳池(馆)票价过高,游泳已转变为普通市民无法企及的奢侈活动,远远无法满足市民的基本健身要求。
      为缓解市民游泳难,2009年,市政府将其列为了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在汉江、东湖、月湖等符合条件的水域辟建4万平方米的天然游泳场,在汉阳、青山江滩新建露天游泳池。但江城的游泳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缓解,游泳场馆依然人满为患。现在正值酷暑季节,不料今年爆发的两江洪水,加之去年开张不久就发生的安全事故,使得龙王庙露天游泳场停业至今,汉口龙王庙入口处的“武汉龙王庙天然游泳场”的标志牌也被拆除。游泳场馆等运动设施的匮乏,不仅不利于武汉市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使得武汉距离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各项标准相距甚远。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武汉城市体育专项规划的编制,形成合理的城市体育设施网络体系。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的体育设施规划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新区的公共设施专项规划(如医院、学校、商业设施等规划)都已经先后完成并实施,而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内容与深度很难触及到社区这一层面。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专项规划,特别是充实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体育设施规划内容, 根据社区特点(如人口规模、人口年龄构成、收入水平和地方文化特色等),引导设置游泳池等相应的体育设施,确定不同设施的规模,做到体育设施统一安排、大小结合,点面结合,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体育用地与其他性质用地相结合。早日让城市居民在居住地附近就能共享到规模不等、种类多样的社区体育设施,形成由市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组成的城市体育设施网络体系。
      2、充分利用高校的体育运动场馆资源。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场地设施占我国体育场地的67.17 %。武汉的大专院校众多,院校拥有较为集中和丰富的运动场馆资源,而传统的学校体育场地资源的使用与管理是封闭式的,与长期、持续的全民健身需求的关联甚少。一旦学生放假,学校的体育资源即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资源浪费。建议由政府协调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假期向市民开放学校游泳馆等体育场馆,为周边的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盘活现有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3、利用武汉天然优势,进一步扩大露天游泳池的规模,加强日常管理。武汉的水资源丰富,具有开辟露天游泳池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为市民提供低成本的游泳服务。比如在武汉市“六湖连通”等环保项目的建设中,可考虑到修建露天游泳池,为市民提供尽可能多的亲水和戏水机会;在露天游泳池的建设使用中,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为补偿低票价带来的经营压力,露天游泳场的经营可借鉴免费自行车的经营方式,以广告、游泳场内的商户经营权收入等方式扩大收益。
      4、探索设立游泳场馆意外伤害保险,以规避和降低因溺水死亡等事故给场馆业主带来的高额损失赔偿风险,促进游泳场馆的有序经营和良性发展。建议保险资金由政府和场馆业主共同承担。

上一篇:

关于加强城市烂尾楼预防工...

下一篇:

对湖北省2011年立法项目的...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