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关于“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发展的建议
2010-08-09 2242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市民建会员 王宪芳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正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07年初,汉阳区从服从和服务于全市产业总体布局的大局出发,依据晴川龟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众多的工业遗产,便捷的交通区位和环境优势,提出了在龟北地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思路,并制定了发展规划。将辖区内的824、汉汽、国棉等企业闲置的厂房加以整合,打造一个凝聚艺术精英,集结智慧灵感,引领时尚潮流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即:“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以龟北路沿线厂房为基础的“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发展态势喜人。
      1、“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纳入武汉新区规划编制,并报市政府。同时,通过对原标准厂房进行重新定义、设计、规划,盘活工业企业存量资产,整旧如旧,吸引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和个人入驻。
      2、汉阳区政府出台了《汉阳区人民政府关于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房租补贴、贴息贷款、中介奖励、税收奖励等举措 “放水养鱼”。先期入驻的东方会馆、田雨•舍工作室等五个企业享受了区创业领导小组以奖代补奖励资金。
      3、通过媒体宣传和系列招商活动,吸引到北京和谐文化传播公司、天润集团、上海致盛集团等企业前来咨询接洽。园区招商呈火爆局面,共有200余家企业到访,28家企业签约入驻园区,上海致盛集团整体租赁824厂厂房4.2万平方米;新办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的企业7家、正在办理相关手续的有6家,注册资金2850万元,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1家,500万元以上的2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0余万元。
    “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目前仍然存在着发展的“掣肘”,必须及时加以解决,才能促进园区更好更快的发展。建议:
      1、吃“定心丸”,进一步明确区域规划的详细度。尽管武汉新区规划已将月湖至龟北片区正式确定为中央文化休闲区,但对于该地区的具体定位仍未完全明晰,详细的规划尚未出台。由于土地规划不明确,直接约束了各方面的投资进入,有投资意向者存在害怕短期内拆迁的疑虑,其举棋不定,观望气氛较浓,项目发展陷入两难境地。建议市委、市政府本着保护性开发工业遗址,促进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目的,市发改委尽快申请文化产业立项,促成市规划部门早日明确“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具体的控制性详规。
      2、打“强心针”,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的扶持度。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需要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尽管汉阳区已出台了《关于促进“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但随着武汉市各区都有文化园区上马,该意见的政策优势已不够突出;同时,在一年多的营运中发现相对于蓬勃发展的创意文化产业,区一级的扶持力度十分有限,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我市的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设立并落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宏观上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鉴于泛月湖地区发展创意产业各方面条件都极为优越,希望把“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升格为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作为武汉市城市名片进行宣传推介,真正使这片地处“中心”位置的区域成为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
      3、通“肠梗阻”,进一步提升园区交通的畅通度。虽然集聚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十分便利,但地区内部的道路数量却明显不足。晴川辖区2.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2条横线平行交通干道龟北路和汉南路,且主要干道龟北路还是单行线,没有纵线连通道,交通可达性、畅通性相极差,极大的制约了创意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在尽早按规划将龟北路改为双行通道的同时,切实加大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在824及汉汽厂相邻处打通一条循环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不畅等“瓶颈”问题。

 

上一篇:

关于充分发挥晴川桥对汉阳...

下一篇:

对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