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爬坡上坎关键期,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能够为研判全市动力变革和质量效益方面的状况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依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市已制定了《武汉市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工作方案》,相关的统计体系正在逐渐完善,但依然存在着重总量速度统计、轻质量效益统计,新经济新动能统计不足,统计指标可比性不强、政府数据信息难以获取等问题。
对此,我们建议:
一、重视统计工作基础作用,系统推进六大体系建设
中央提出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统计数据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统计体系是摸清现状、判断形势、动态监测、明确标准、制定政策、监督评价、量化考核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把完善统计体系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强化统计部门的独立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布局,体现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关注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健全统计分类、拓展统计内容,实现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其他领域建设的全覆盖,更加努力反映供给需求、投入产出、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等方面高质量发展进程,以科学、客观、高效的统计工作统筹推进六大体系建设。
二、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反映新形势新动态
在已初步制定的《武汉市高质量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框架基础上,深入研究并构建较为详细的综合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结构、效益的统计指标体系。健全“三新”统计调查体系,完善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测算方法,及时反映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扩展科技统计调查范围,完善研发经费投入统计制度,积极反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深化服务业统计改革,健全新兴服务业统计体系,加强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等幸福产业的统计监测,健全文化及相关产业综合统计制度。建立绿色发展统计监测体系,客观反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节能降耗系统建设、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监管等成效。完善居民收支统计,健全收入分配统计监测体系,改进工资统计,建立多方面居民生活质量调查体系。深化 “三去一降一补”统计监测,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态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展,完善市场营商环境监测。
三、运用现代统计技术手段,提升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
完善以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终端、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为依托的统计手段体系,推行基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记录和大数据广泛应用的“互联网+”统计生产方式,加快实现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等全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云端化,全面提升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统计工作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提升直接搜集或通过第三方获取大数据的能力,探索现有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框架的优化和完善。全面推行部门综合统计一套表联网直报,尽快实现全市统计系统与各部门统计数据的及时共享交换和共同开发利用。推进新型统计智库建设,深化现代统计理论技术方法应用研究,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探索更加科学可行的经济运行预测预判方法,为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做好服务。
四、强化统计结果评价应用,转变政府绩效考核导向
随着经济社会活动日益复杂多元,政绩考核的维度增加,经济增长指标考核之外还需要增加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进步等指标,数量考核之外还要加大发展质量考核。因此,要积极发挥统计指标在明确考核重点、设计考核方案、设置考核权重、测算考核绩效等方面的导向作用,科学设置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考核指标,更加注重发展阶段性目标和支撑性、关联性分析,厘清数据和政绩之间的因果关系。要增加综合性指标体系或指数考核的运用,多维度反映工作实绩,谨防“一票否决”的泛化,为政绩考核工作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的综合性评价支撑;要强调差异化评价,在指标设定上不一刀切,引导各区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科学定位,发挥比较优势。要建立职能清晰、各负其责的政绩考核责任机制,明确数据生产、数据采集和政绩认定的职责划分,增加第三方绩效评价手段,提升政绩数据公信力。
五、探索统计信息开放共享,挖掘政府数据资产价值
信息时代的“大规模连接+大规模试错+大规模交互”使数字化转型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逐渐成为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之外的新的生产要素。政府部门掌握着大部分的信息数据资源,要有更大的魄力推进政府数据的供给侧改革,对内整合,对外开放,打破数据孤岛,激活政府数据资产。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研究统一部门数据的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打造综合性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间关联分析和动态研究,运用大数据加强和改进政府决策。适时推动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政府与作为数据需求方的民营企业形成合作关系,数据需求方对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并以其开发的创新应用服务于社会公众,获益的数据需求方和社会公众又推动政府进一步开放数据,提高企业决策和个人决策的有效性,真正把大数据资源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