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建会员 徐 薇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产学研结合的最佳载体,也是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和实用性高端人才的摇篮,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设立条件的制约,目前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大多都设立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股份制上市公司,难以对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导致一方面,有些工作站浪费资源,出现空巢;另一方面,一些具备发展前景、有一定研发实力、有自主创新需求的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却难以从中得到支持,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延迟了科技的市场化应用。
据了解,目前,在东湖高新区、海外留学创业园区及其它高科技企业园区,部分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知识产权,有一定科研实力、有高学历团队背景的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迫切希望有一种载体组织,能让高端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走进企业,同时也让企业承载市场化的科技研发创新,从而进一步拓展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同时实现企业、科研、人才的多赢。他们希望,能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设立类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原因如下:
1、单独引进一位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特别是博士以上人才门槛高、代价大、成本高,许多中小科技企业往往望洋兴叹。
2、有的中小企业已经有研发优势项目,但在关键技术研发上,急需高端人才。但是企业的规模毕竟不大,单凭自己的力量去找名牌院校洽谈合作,引进人才,资格不对等,手中没筹码,成功率很低。
3、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企业自主科研创新和科研技术转移方面有明显效果,但中小企业单独申请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有技术瓶颈。根据有关规定,企业单独申报设立博士后工作站,除了科研项目方向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外,申报企业还需配备实验室和科研助手团队,同时要为引进的人才提供家属安置、配套住房等服务,而这些对单个的中小企业来说困难重重。
因此,建议市政府借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东风,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加大对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扶持力度,设立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即类似于大型企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具体建议如下:
1、形式上类似,加强园区管理部门服务职能,实现园区“一站共享”。
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整合园区内各企业科研需求,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在开发区管理部门,帮助有研发需求的园区企业以更低成本集聚高层次博士后人才,与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制度,并与相关流动站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鼓励园区内高科技中小企业提出博士后科研工作项目,设立分站,从而避免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的弱点,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园区内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类似于独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氛围。
同时,加强服务职能,“承包”人才进出手续、院校对接、后勤保障、家属子女就业安置等一切事项,从而让区内中小企业减少包袱,轻装上阵,专注共同进行科研项目攻关,形成“一站共享”式的博士后工作站平台。
2、资源上类似,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可持续性。
在高科技中小企业中,不乏本身具有博士以上背景的高学历创业者,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国外博士后经历的留学生创业家,在人才资源上较好沟通,可以充分利用。建议要优先倾向于这批有相同的国外博士后工作经验或博士等以上高学历背景的创业家,鼓励他们利用熟悉科研的优势,积极发挥类博士后工作站对产业推动的实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加大对在中小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的博士人员的鼓励扶持措施。对于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的博士人员,出站后就业于设立该站的企业,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出站后继续留在企业从事研究开发具有行业前瞻性的技术或者产品时,呼吁省市相关部门继续重点关注、支持从事研究的博士后出站人员及项目的发展和产业化,从而实现再扶持一程,再送一程的支持思路,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产学研结合的引导、管理及扶持。
3、充分利用现有大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博士后工作站数量有限,能量无穷,申办复杂,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出现空巢,出现资源浪费。政府应鼓励现有的大中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开放项目资源,寻求共同合作,形成共享平台,利益共担,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本,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