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郑明,1969年12月出生,现任武汉市迪睿道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武汉市迪睿道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市同心梦想菁桐创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执委会主席。2012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现任民建武汉市委委员、民建武汉市委科技与金融委员会副主任、武汉民建企业发展促进会菁桐小组组长、武汉市政协委员。

  在我看来企业家一定要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爱国精神,更要讲诚信、讲感情、讲担当。我坚信,每一个人的前途、每一家企业的发展都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唯有社会发展了、国家富强了、企业壮大了、员工生活好了,才能实现共赢。“信义、责任、共赢”是我的人生座右铭,这六个字也成了公司最重要的企业文化被广泛宣扬。

  2009年3月,我被江岸区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创业明星”称号;2010年1月,被江岸区委组织部和人事局授予“在江岸区有影响的高水平人才”荣誉称号;2012年,被市政府授予第十五届武汉市劳动模范称号;2012年5月被授予武汉市第四届十佳创业人物称号;2012年7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就业先进个人;2014年被团市委授予十佳青年创业导师称号;2014年12月被武汉市委人才办授予“黄鹤英才”(科技创业专项);2015年12月被民建中央授予全国优秀会员称号;2017年被市全民创业办授予“十大风云导师”称号。

  一、做最美的创业企业

  我原在市外贸系统工作,上世纪90年代即在市属进出口公司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做部门负责人。2000年前往深圳打工,2003年11月回汉创业发起成立武汉市迪睿道路科技有限公司,以服务中国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的养护为宗旨,主营业务为道路养护设备和路面养护材料,是国内最专业的沥青路面道路裂缝处理企业之一。公司的业务范围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

  公司成立以来走过了国际品牌代理--产品应用--自主研发的过程,目前分为国外品牌代理、道路养护施工、自主产品研发三大块。

  2009年开始,公司陆续自主研发推出了锯片式扩缝机,手推式灌缝设备和拖挂式灌缝设备,“马路创可贴”等,已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多篇论文被行业刊物发表。其中《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新材料压缝条的应用》一文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2期),《雾霾天气下沥青道路路面裂缝处理的新方法》被《2014年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大会论文集》收录。《无尘无损式城市沥青道路裂缝处理的材料、制备方法及修补工艺》被2013年江岸区科技局立项并于2015年通过结题审核。2013年底《无尘无损式沥青道路裂缝处理的材料及修补工艺》被武汉市科技创新基金立项,并于2016年初通过结题审核验收。

  2012至2014年武汉市迪睿道路科技有限公司均被武汉市工商局及武汉市合同信用促进会、武汉企业信用建设促进会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2年被湖北省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授予“国际合作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和谐企业”称号(2013年度)。2015年11月,被江岸区文明委和区工商局授予“文明诚信示范企业”。2015年、2016、2017年均获评纳税A级企业。

  二、从菁桐小组到菁桐创咖

  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战略,离不开创新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我自己因为创业,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肯定和嘉奖,从此也和创业圈结下了不解之缘。2012年起,我应邀担任武汉市全民创业办创业天使导师、武汉市青年创业促进会副秘书长等,还曾兼任武汉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等多所大学和孵化器的创业导师,也曾担任全国创青春创业大赛湖北赛区MBA组评委、武汉市市属高校创业大赛评委、武汉人社局优秀创业项目评委、武汉创业办“双十佳”评委、武汉“黄鹤英才”(科技创业)评委。2013年起结对帮扶的江岸区创业大学生张培文、李伟民不仅成功创业,且年销售额数百万元,均获评黄鹤英才(科技创业),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孙娟、李鑫如等成功创业并获得武汉大学生创业先锋称号。

  为使青年和大学生创业帮扶工作持续下去,2013年我发起成立民建武汉菁桐小组并任组长,在市属高校发起帮扶大学生创业的“雏鹰行动”,分别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汉商学院等定点帮扶,获得广泛好评,2015年底,联合市民建菁桐小组成员及社会爱心人士,发起成立帮扶大学生及青年创业的公益帮扶平台――菁桐创咖。菁桐创咖成为了市民建菁桐小组的双创基地,是菁桐小组工作的延续及深化。至今,已经举办创业武汉高创之星训练营8期,公益创业门诊50余期,双创进校园10余次,一对一结对帮扶创业青年十余人,深度帮扶创业青年达数百人,学员中数十个团队成功创业,近百个团队获得省市各级创业大赛奖项。成为武汉创业界帮扶青年创业的一张名片。数十名民建的企业家、律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士、大学教授等都成为菁桐创咖公益平台的特聘讲师,或现身说法、或引经据典,共同打造和壮大了民建帮扶青年和大学生创业的平台。

  三、基础会务工作有条有理、有声有色

  2013年开始担任民建江岸区五支部主委,2017年换届卸任。任职期间,紧紧围绕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并充分发挥会员的特点和优势深入调研,积极参政议政。坚持定期会务制度,并带领和组织会员发起夏天慰问困难群众和冬天送温暖活动(百步亭文卉苑 2015年春节捐赠 6万余元物资及现金)、慰问防汛守堤会员;学习及企业参访活动有声有色;2013——2017年度均被评为市民建先进支部,2015年被评为省民建先进基层组织,并作为获奖集体代表在表彰大会上经验介绍,2016年被评为省民建社会服务先进支部。由于工作出色,2015年被民建中央授予全国优秀会员称号。2014年增补为民建江岸区委委员,2016年当选民建武汉市委委员。

  四、积极建言献策、助推青年创新创业

  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深知建言献策是自己的基本义务,为了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每天坚持读报纸、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和武汉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学习中共统战政策和人民政协理论知识,学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主要职能和工作方式,认真学习各级政府、政协报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2014年起,我连续中标市民建立项课题——撰写的《推动武汉全民创业事业纵深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转化为市民建集体提案在政协武汉市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宣读,《关于加强武汉创新创业城市建设研究》被市民建列为2015年重点课题。2014年,我被评为民建武汉市委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员。2013年起,每年均有数篇社情民意被省、市民建及市政协转市委领导采纳或批示,关于创业的社情民意(2015)一文得到原市委书记阮成发批示。《关于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建议》被市政协采纳,并报刘英姿副市长。

  我还曾多次在政党双月座谈会上和政协界别座谈会上汇报过关于创新创业的工作介绍及意见建议,武汉市政协主席胡曙光、原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市委常委曹裕江、副市长汪祥旺、徐洪兰等都曾到场聆听并给予肯定。

  2016年起,我担任市政协委员,这对我来说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深认识到,要做到协商到位、监督有力、参政有效,不仅要有热情和激情,还要有较高的理论和知识。自担任委员以来,每年均有多项提案立案,并获得实质性推进,其中关于《关于江岸谌家矶地区纳入长江新城及武汉文创谷建设规划的建议》提案被市政协立案,并被收录入武汉出版社《长江新城谋划与建言2017》一书,参与武汉电视台《政协论坛》、《如何保护历史街区》、《如何留住百万大学生》的录制。《将汉口历史风貌街区打造为武汉历史之城启动区及核心区的意见及建议》代表市民建在2018年市政协组织的八党一联座谈会上向时任市委书记陈一新汇报。《关于举办武汉大学生文创大赛的建议》被江岸区人民政府采纳并于2017年举办了第一期武汉大学生文创大赛。

  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思想坐标,新的使命担当。我将以感恩的心回报家人,回报社会,用正能量感染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作者系民建武汉市委委员)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