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媒体聚焦】为孩子的“光明”而坚守
2023-10-10 928
来源:武汉文史资料
作者:杨莉华

人物名片

杨莉华,市第十至十二届政协委员,民建会员,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人可以被描述,但不可以被定义。有人把我定义为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甚至科技工作者,但我更愿意称自己为视力健康管理理念的播种者、视力健康管理知识的传播者、孩子视力健康的守护者。因为我所做的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值得坚守的事业。

一份政协提案,十七年初心不改

17年前,我作为市政协委员,与全国知名流行病学专家、全国爱眼日倡导者施侣元教授联合做了一个“学生近视现状与影响因素”科研课题,调查结果令我们十分震惊。小学一年级的近视率超过10%,六年级超过50%,初中超过70%,高中已超80%。近视可防可控,一旦产生不可逆。社会普遍存在“重治轻防”现象,让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

于是我就此问题向武汉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作了汇报,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救救孩子眼睛》提案。这份提案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即责成市政府督查室督办。而我则现场受命,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全市近视防控方案。记得时任市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们提出了一份关系孩子健康、民族未来的好提案,希望你能发挥专长和资源优势帮政府把这份提案落实好。”

政府的信任,责无旁贷;社会的重担,使命在肩。调研是制定科学方案的基础。前期我组织专家查找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学生视力健康现状、社会认知与服务供给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研。发现我国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普遍存在的“四个缺乏、二个脱节”:缺乏政府主导、缺乏资金、缺乏本底数据、缺乏市场监管,预防与临床脱节、教育与卫生脱节。从政策、方向、资金和专业保障等方面入手,我们提出了学生近视防控整体解决方案。

方案定下来后,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学校缺乏专业人员,需有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如企业进入会出现商业垄断行为;若政府自己办,需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编制。两难!市督查室两年时间内组织我们与相关部门召开近20次协调会,最后决定成立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全市学生近视防治工作。2007年,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简称武汉视防)成立。

一套解决方案,服务全省示范全国

起初几年,政策与经费保障不足。公益机构投资建设花费几百万,每月开支需几十万,钱不够我就拿房子作抵押贷款,为节约资金我让孩子放弃留学美国机会,争取欧洲奖学金免费留学。这样才苦苦支撑下来,那段时间头发大把地掉,整夜失眠。大家都觉得我不是傻了就是疯了,在利益与公益面前做选择,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image.png

2021年9月,作者在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启动仪式上发言

钱的问题刚解决,人的问题又来了。近视防控工作不能没有科研领头人,我就自己上门邀请专家。虽屡遭谢绝,但我仍坚持不懈,终于邀请到全国19位著名专家,组建了一支代表国内一流水平的团队,指导我们服务方向和技术路线。机构成立之初条件艰苦,但专家们却从未有过一句抱怨。狭小的办公室堆满文献资料,没有位置办公,就在走廊上搞研究。夏天热得汗流浃背,夜晚忍受蚊虫叮咬,一份又一份沉甸甸的文稿在这里起草出来,后来我们戏称此地为“智库走廊”。这段艰苦卓绝的时光,后来也成为一段佳话。

武汉近视防控工作从解决学生近视问题的根源出发,在探索中总结经验。最初的方法是查病治病,主要针对已近视人群,使很多处于近视临界点的青少年错过最佳防控期,效果不理想。后来开始综合防治,经过筛查发现问题进行预警,采用综合干预的方法,努力使近视发生率降低。但因针对的是已有不健康现象的人群,仍有局限性。2010年转变思路,把防控对象扩展到健康人群,终于在2013年构建起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和动态管理于一体的全过程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体系。我们整整花了8年时间,才走出一条全新的、科学的综合防控学生近视之路。

2016年,武汉模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优秀案例”,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概念走出国门。2018年教育部授予武汉唯一“全国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中央领导在中央政策研究专题简报上批示“武汉经验好,我们要大力推介”;教育部携中央及地方40多家媒体在武汉召开学生近视防控专题新闻发布会,向全国介绍武汉模式和有益做法。2018—2022年,全国近百家地区和机构来武汉调研学习,武汉经验在咸宁、汉川、英山、监利等地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在共同努力下,武汉市中小学生近视率逐年下降,体质状况上升。2014年至2019年,武汉市重点监测和管理的学校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视力低下率实现“四连降”。2020年因疫情学生在家上网课,近视率出现反弹。2021年在上年基础上下降1.96个百分点,小学阶段近视率已控制在国家2030年目标水平以下。很多媒体都喜欢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形成武汉模式?我思考了一下,就8个字:看清本质、专注坚守。

一条“公益之路”,前赴后继开创新局

公益事业需要奉献精神,更需要社会支持。2012年,市民建推出“同心·明眸工程”,武汉视防是主要实施单位。我们开展“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等大量公益服务,创建视力健康教育馆,向学生家长传播视力健康理念、知识与技能,为贫困家庭、西藏学子提供免费视力检测服务,为学校捐资捐物改进灯光桌椅,推进视觉环境改造。然而在起步阶段,“明眸工程”遭受不少质疑与嘲讽,甚至有人认为我们是打着公益的旗帜谋取私利。是的,我们的确有私心,我们最大的私心就是让孩子们轻松地在操场奔跑,让孩子们勇于追逐飞行员的蓝天梦,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美丽世界。

公益需要坚守与传承,需要同行者。多年来,哪怕是最边远地区只有7个孩子的学校,我们也要将监测建档的公益服务落实到位。有一年遇上暴雪,车子开不进学校,就用板车拖着仪器一步一步走进去,鞋子湿透、脚被冻伤却浑然不觉。正是这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与苦干实干的精气神,改变了学校的观念,提高了老师家长的认知,从不接受到接受,再到主动邀请,直到共同行动。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17年来,全身心奋战在这条“大健康”服务之路上,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使我的心脏负荷加重,早搏每天3万多次。医生说你不要命了,你必须慢下来,好好休息。实在拗不过医生,我笑着说:“好吧,我接受住院治疗。”等医生走后,我又偷偷拿出电脑继续工作。不久前,火遍全网的“二舅”视频里有句话:中国人老说“生老病死”,生死之间何苦还要再隔上个“老病”呢?因为“老病”是生死之间的必要演习。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份未竟的事业如何延续?在言传身教中,团队中很多人的子女也纷纷加入,他们用新思想新技术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赋能,让这份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得到传承,这让我倍感欣慰。

儿子毕业后在国有银行工作,看到我为建设管理平台和系统愁眉不展,就利用业余时间,发挥智能化专业特长,动员清华同学运用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为我们建立起全过程视力健康智慧化管理平台与智能监测系统,建立起持续保护学生视力健康的“防护墙”。

星辰璀璨,不及你健康明眸。以近视为突破口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民族健康,贯彻大健康理念,需要久久为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传承。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实现“健康中国”梦。

1.png

2.png

3.png

(来源:武汉文史资料2023年第1期)

上一篇:

【媒体聚焦】在希望的田野...

下一篇:

武汉市政府组织专题学法 民...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