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武汉年轻人在“家门口”上班会是怎样的体验? | 委员来信
2025-01-09 217
来源:九派新闻
作者:

人类学家项飙曾注意到,城市的“附近”正在消失。消失的并非近处的空间,而是被各种现代“便利”肢解的社会关系,邻里之间的“人情味”变淡。

1月8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在召开,政协委员、武汉市迪睿道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明提出《关于发展社区经济,助力打造完整社区的建议》。

他认为,社区经济并不复杂,可以理解为就是围绕社区居民的需求,发展出的各项现代服务业,譬如家门口的餐饮、超市、托幼、养老、手工艺、小型展览等占据新兴业态空间的市场主体。

“你可以理解为‘附近经济’、‘家门口经济’,它是一个经济晴雨表,对周围一公里的影响最深”,郑明说。而借助于发展这类现代服务业,既能促进就业和消费,给房地产经济产生正面影响,还能盘活社区内各类人际关系,使得人们交流更多,社区氛围更好,人情味更浓,让“消失的附近”真实可见。

image.png

武汉市政协委员、迪睿道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明。拍摄/符程郡

以下是政协委员郑明的口述:

【1】“我的一个做社区服务工作的朋友很苦恼”

我今年有一个提案与“社区经济”相关,我建议在居民的家门口、附近培育新兴业态空间和市场主体。比如,餐饮、超市、便利店、培训、糕点、洗衣,这属于社区商业街和社区综合体的建设。又比如,托幼、养老、文化、健康、快递,我把它叫做社区内部嵌入式服务。还有像满足社区居民社交需求的空间建设,比如社区图书馆、老年活动室、儿童活动空间、不同主题的非遗手工艺坊等等。

你可以将它理解为“附近经济”、“家门口经济”,它是一个经济晴雨表,对周围一公里的影响最深。

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中就有育幼、家政、康养等多样化的内容,又比如助餐点结合、医养结合服务。一站式服务中心、青年社区、托幼一体化,这些其实很适合在社区落地,涵盖了社区经济的方方面面。

提案的最初灵感部分来自我的一个在社区做服务工作的朋友。他在社区的服务其实很受欢迎。但也有苦恼,一些工作还是没有理顺,比如社区服务的营业执照,经常几个项目共用一个;在社区办个营业执照除了相关部门,还要找很多邻居签字才能推进。

我是民建会员,是联系经济界的民主党派成员,同时这两届一直在市政协的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关注经济问题、也比较关注社区与民生。我认为,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现在,我们民建会员中关注高精尖科技发展的不乏其人,包括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等,这些很重要,但我们也要关注民生经济,我经常说,我们既要关注天,也要关注地,既要关注高大上的事情,也要关注实实在在的接地气的问题。社区经济更加贴近民生、更加贴近普通老百姓的感受。

【2】“现在缺的就是好的内容,社区需要更好的优质服务提供”

社区经济其实能满足居民的很多需求。

比如公共空间的建设,像社区图书馆、老年活动室、儿童活动室、手工工艺制作,很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因为现在人们的精神需求很高,有人开一个手工工作坊,很多人愿意去学习。哪怕你收点费,别人也是愿意的,但现在很多社区里这种经济很少。其实,社区藏龙卧虎,有很多这种特长的人。没有被挖掘出来。

又比如餐饮、超市、便利店、培训、托幼、养老等围绕社区各种主体产生的服务,包括但是不限于衣食住行的服务,这都是刚需,不太受经济波动影响。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些是不是在线上已经被满足了?

我觉得,线上和线下的满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在电视这么普及。但电影院看电影的需求一直都有,有些东西必须要线下满足,因为体验不一样。现在的社区经济就负责满足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体验。

我呼吁搞活社区经济,是指升级版的现代服务业。

坦率地说,我们还比较缺好的服务内容。汉口的山海关路的早餐店为什么那么多人排队?因为很多做得很好吃很精致的小吃在那扎堆。

我这几年去沿海城市比较多,我发现它们的社区经济做的好。在大湾区,我经常能看到很多社区的老房子里会举办各种小型的展览。

这种情况在大湾区就很蓬勃。那种老房子里面,有很多内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关系融洽。举个例子,我们一直在推行老旧社区加装电梯,但进展和需求相比就比较慢,大概武汉一共完成了1000多部,但广州的数字超过5000部,为什么?是哪个环节有问题?

其实加装的需求一直都有,但最主要的卡点在于:

原来要求一致通过,但老旧社区邻里之间很难达成一致;现在虽然只要求大多数通过可以加装,但有时一楼的用户反对的态度很坚决,强行推进只会更加损坏邻里和谐。加装电梯本来是好事,如果意见不统一,面红耳赤也就没把好事办好。

像沿海城市社区内的熟人多,有人提议加装电梯,大多数人都同意,你一个人不同意,不签字,就不太好意思。武汉的情况是,同单位同事形成的社区推进容易,有些居民来源多元的社区就难很多,我跟你也不熟,平时也没什么接触,凭什么要签字,不需要给你这个面子。武汉人喜欢说给面子,如果大家都天天在一起玩,就得给面子。要是不给面子,就把这朋友都得罪了,朋友做不成了。

那些加装电梯很快的小区,往往就是人交流多、熟人多、好商量、有感情基础的小区。

image.png

2024年10月23日,武汉洪山区珞南街道理工大东社区玉兰苑,加装的电梯投入使用,小区环境换新升级。图/cfp

【3】政府能做的三件事:政策松绑、补贴或税收优惠、提供公共物业

政府要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可以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放开审批,尽量简化手续和要求。

比如,是否可以改变准入机制。以前,在社区办个营业执照,要小区的人都同意或者多少多少人同意才行。试想,如果我办个营业执照,楼上楼下到处求人找人签字,很多人的意愿就没有了,何况社区服务都不是暴利。我了解到不少人想在社区里创办个事儿,多是因为觉得太麻烦而放弃了。

还拿加装电梯的事来举例,原来要求所有人都同意,推进很慢。现在只需要三分之二同意就行。2024年就比2023年明显多,装了500部。

另外如果担心扰民,不妨采取一种比较宽容的形式,给一个试运营期,发个临时执照。如果试用期没人投诉,或者投诉很少,不妨发个更长时间,比如三年五年的。

何况,放开的只是针对社区的项目,并不是说所有的项目,比如机械制造的项目就不行,只能是无噪音、无污染,不影响他人的项目。像大家做手工艺什么的,就没什么影响。

如果放开审批,也会增加经营主体,促成良性竞争。居民就有选择的余地,服务质量也能提高。

要从政策上来松绑,变限制为鼓励。

第二件事就是税收优惠。武汉市人社局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从事养老、家政、现代农业三大行业,给予补贴。我希望能对社区经济也鼓励,这样就会有积极性。当社会进入老龄化,服务需求极大,有社会力量参与解决,何乐而不为?!

50岁的人去解决70岁的人问题不好吗?50岁的人搞个小服务社,把社区里的70岁左右老人的需求解决好。老人有什么需求,马上就响应。像有些人兴办老年食堂,对60岁以上的老人优惠,老人们不想在家做饭,就出去搭个伙。这也是一种需求的满足。

第三件事,鼓励社区或者物业拿出空置的公共场所给社区服务作公共运营空间。对兴办共享图书室、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的项目,低租金或免费。

image.png

2024年5月11日,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道,楚材社区幸福食堂。该幸福食堂于2023年12月5日正式开业,让辖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色香味俱全的幸福“食”光。图/cfp

【4】社区经济好,也会对房地产经济产生正面影响

当政府拿出政策和姿态鼓励,一些实体做示范,社区经济就会不一样,好处很多。

像武汉很多社区,比如在解放公园的艺苑社区,主要是话剧院的居住区,很多很有才艺的老师,如果有人愿意把社区艺术培训项目,这些老师都可以组织起来,社区经济就能搞活。一搞活,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上去了。

还有,社区里面如果很多社会组织进入,就可以做一些技能培训,年轻人没有技能就可以在社区里习得,相当于帮助他们打通了从学校门出来到企业去中间差的那100米。

搞活了社区经济,很多中青年人就会进入社区,很多现代化的东西的推广应用起来会方便很多,像一些高科技的app落地,连带着就让小区内的居民寄、拿快递、网上买药、购物就都很方便。反之,在老年人中推广智能化的东西就会很困难。

又比如很多年轻人,好不容易五六点钟才到家,还得马上去做饭做菜,但如果服务商在社区,那就简单了。六点钟下班下单,七点钟到家,服务商就能把饭做好及时送到门口,这相当于社区餐饮,不仅仅面对老人,还有青年的双职工,包括面对小孩。这就是服务全龄化的社区、也是完整社区了。

社区服务好,对楼市房地产也有正面影响。一个楼盘周边的服务设施配套比较全肯定会成为卖点之一,我原来住在百步亭花园,很多人在那买房子,原因和我差不多,虽然房子没什么特别的,最大的附加值是这个地方生活配套齐全,邻里之间相处好,按现在的话说,有情绪价值,精神享受好一些,相对来说就好卖一些。

我刚才说的爱心食堂,百步亭的景兰苑门口就有一个了,生意还不错。中餐两荤两素,60岁以上老人10元,60岁以下的15元。

另外,社区经济能缓解就业压力,很多服务业专业门槛没那么高,只要你有这个心。

image.png

2024年9月21日,社区亲子家庭成员们踏入了华中农业大学这片充满生机的校园,家长和孩子们携手在校园林荫下漫步,开启访学之旅。图/cfp

总之,发展社区经济,是应对老龄化比较好的措施,可以解决一老一小的问题,在就业和消费领域也能形成一个闭环,更有助于完整社区的形成。

其实,现在就业难得的青年群体,正是一些现代服务业需要的人才。武汉本身青年人特别多,高职院校多,人才供应多,是一个技能人才培养摇篮,技能人才主要要应用,社区就是最好的应用,社区经济就是最好的应用场景。

现在现代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大学生很少,我认为,他们要转变就业观。政府层面,需要通过鼓励、补贴、宣传,让更多年轻人来参与。其实,社区服务工作在国外都很受尊敬,收入也不低。即使在南方沿海城市,社区服务人员也很受人欢迎。

现在,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老龄化趋势很明显,经济要爬坡过坎,社区经济更不能忽视。

我的提案已经递交上去, 我也相信它能够立案,并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上一篇:

2025武汉两会|专访武汉市...

下一篇:

武汉最新明确:加装1000台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