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别的2020年,身处疫后经济重振,正在全力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的时期,我们即将迎来民建成立75周年的纪念时刻。翻开民建会史,民建从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经济,为配合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主动发挥重要作用。在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民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总格局中,也是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在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武汉疫情突发,全国各地民建组织,发扬民建优良传统,调动多种资源力量,主动驰援武汉,与武汉民建人一起,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和生活,共同发挥民建人的资源与力量,为武汉、湖北和中国疫后经济复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特别时期的特别纪念,我为自己是民建之一份子而自豪。重温民建75年光辉历史,民建历代先贤的伟大精神,以及在长期的实践中,民建所形成的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更激励着我,在疫情、洪汛、促进经济复苏,加快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中,能传承好民建精神,努力向民建先贤们学习,如民建的创始人黄炎培所说的:“一分精神全为国, 一寸光阴全为民”!
学习黄炎培 淡泊名利,高气节高品格
黄炎培一生淡泊名利,高气节高品格。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伦理学家和诗人,他是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他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他与民营企业家建立广泛联系,“要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教育和实业搭起了一座桥梁。他一生淡泊名利,“不愿意做官”,北洋政府曾两次邀请他出任教育总长,但他认为北洋政府执政“看不清真理所在”而绝不盲目服从。新政府组建时,周恩来请他出任政务院副总理,他以年高72岁而婉言谢绝,直到周恩来劝说“现在做官和过去不一样,你现在做官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黄炎培经过深思熟虑后,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和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窑洞对”后的选择,以及从不愿做官到做人民的官的选择,为民建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使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史为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都有着非凡的影响。
学习胡厥文 抱忠诚之心,尽所有之力
胡厥文是我国著名政治家、民族工业家,他是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工商联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了实现强国富民的愿望,多方探寻“实业救国”之路。1921年他创办自己的第一家工厂,新民机器厂,成为同行誉称的“机器之友”。“淞沪会战”爆发后,爱国爱民的胡厥文,团结上海工商界,赶制手榴弹、地雷、穿甲弹等武器支援十九路军前线抗敌。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动员百余家机器厂内迁四川等地,为奠定大后方工业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50年代,胡厥文在民建和工商联中倡导并提出“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工商界积极配合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良好的引导鼓动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上来,胡厥文领导民建与全国工商联密切配合,提出“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为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献计献策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习孙起孟 钟情教育 此志不渝 终身以之
孙起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国务院、政协等中央机构担任各种领导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实业发展及民建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作为教育家,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为指导,不拘泥于旧的教育模式,采取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育方法,他的学生,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罗琼和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吴全衡在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写信给恩师孙起孟说:“是您把我们从死读书、读诗书的圈子里引导向救国救民、追求革命真理的光明道路”。孙起孟曾经担任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他提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基本制度,并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民建中央在人大常委会就此建议做了发言,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为此将基本政治制度写入宪法,通过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孙起孟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这段话虽然着笔不多,但对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推进意义。“长期存在和发展”明确规定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决非权宜之计,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大特色坚持执行。它与“发展是硬道理 ”一样,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同样可称之为不磨之论。坚持贯彻“长期存在和发展”,必将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其先进性和优越性大力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习成思危 正直做人 认真做事 唱好主旋律 不做政治花瓶
成思危1935年出生于风声鹤唳的北平,父亲给他起名就是寓意“居安思危”,希望他不忘男儿肩负国家安危的责任。他人生中的三次选择皆是为报国,少年他深受鲁迅、矛盾、巴金等进步作家的影响,对国民党的统治甚为反感,1948年随父举家搬迁到香港后,就读于左派学校,受社会进步思想影响,1951年毅然抛弃优渥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广州,开始了他漫长的跨越两个世纪的报国之旅。在文革中,他戴着“出身官僚资产阶级”的帽子,下放当锅炉工,文革结束后赴美读书,在化工界小有名气的他改行学习工商管理,毕业婉拒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的家业,选择继续为新中国建设出一份力,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在孙起孟的引导下,他怀抱着报效祖国的志向在1995年加入民建。从此成思危从为学走向从政的道路。他一生都致力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加入民建后,他积极探索和思考民建发展壮大的新思路、新方法。海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要唱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唱大合唱,就要有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海外有评论说中国的民主党派人士在政府任职多是“坐虚席”、“无实权”,成思危严肃地指出:“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中国的民主党派不是政治花瓶!”。成思危在经济领域著述颇多,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他的一些言论一经发表便引起股市震动。他在股市最火热的时候,理性的给民众“浇冷水”、在股市低迷时,他却以审慎乐观的态度表示对中国的股市从长远看有信心。2015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带着中共中央的关怀和温暖为成思危祝贺八十寿诞,成思危主席即兴赋诗《八十回眸》,抒发感怀,他写道:
畅游人间八十年,
狂风暴雨若等闲。
雏鹰展翅心高远,
老牛奋蹄志弥坚。
未因权位抛理想,
敢凭刚直献真言。
这也许就是成思危一生刚直,矢志为国,顺境不懈怠逆境不沉沦的写照。
特殊之年的特别纪念,75年民建的历史,书写了民建推进民主政治、致力建国事业,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建设新中国,为改革献计,为富民出力的光辉历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作为民建一份子,在纪念民建成立75周年之际,在亲身经历了席卷全球的突发疫情灾害影响,在亲身参与抗击疫情的战斗,在历史第四高长江洪水的肆虐下的抗洪保家园的坚守,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国内经济重振待兴的磨砺考验过程中,我们纪念和重温民建先贤之精神,更需要矢志不渝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温顾有感一首,聊以记之:
《传承民建学精神》
七十五载华诞临,
民建先贤有圣听。
一分精神全为国,
一寸光阴全为民。
先辈抱忠尽所力,
吾等岂能不用心。
强国富民传承在,
荣辱与共留丹心!
(作者系民建武汉市委常委、洪山区工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