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武汉市政协围绕“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召开界别协商会议。
会上通报了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刘冬等11名市政协常委、委员从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创新金融环境等方面作交流发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作回应。
本期“议政与建言”刊发部分发言摘要。
■ 关于突破性发展我市民营经济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工商联副主席 刘冬
加大对科创型民营企业的孵化培育力度。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双创示范基地—产业园”孵化链条。吸引外地风投创投机构在汉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更多专业化的、细分产业的高质量民营孵化平台落地武汉。
提升金融服务能级。重点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征信体系、加快本地股权投资市场发展。加快推进“汉融通”平台建设,依法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画像”,切实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问题。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常态化意见征求机制,强化目标导向,引入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将市场主体数量增长和营商环境的考核作为各区绩效主要考核指标,并层层分解,提高考核权重。对政府缺乏诚信、新官不理旧账、拖欠民营企业应收账款问题引入问责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非禁即入”,赋予民营企业同等待遇。全面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项目投资。
■ 优化民营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建武汉市委副主委 付诚
建立科技创新梯度扶持机制,助力民营企业克服创新研发短板。优化“政企服”平台为民营企业打造贴心服务管家,提高民企进入梯度培育的主动性。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相关平台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依托“政企服”平台,全面系统地开展政策宣贯,引导广大民企正确认知国家实施企业梯度培育是为了促进企业坚持走优势产业发展之路、集中精力突破“技术”难题、创新引领“市场”发展。
创新举措放大梯度培育体系的引领效应,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小微企业“入孵”门槛,让小微企业也能进入国家级梯度培育队伍,通过有效政策引导和创业帮扶,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畅通多种市场主体之间的转化方式,让民企在梯度培育升级中,能“无壁垒”转化或运用适应企业发展阶段的组织形式。
■ 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市政协委员,湖北省楚商联合会副秘书长、楚商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王涛
着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保持政策稳定性。继续优化完善助企纾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把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纳入市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分梯次培养“一小批”领军型企业家、“一部分”成长型企业家、“一大批”企业生产经营骨干人才。
着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聚焦区域要素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民营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未来工厂”,合力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大脑”。
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设立产业基金,全力建设“政产学研金用”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壮大科创平台。继续加大力度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知名高校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联合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并不断向省级、国家级层次攀升。
着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及时发布企业供需机会清单,变“给优惠”为“给机会”,邀请企业、社会机构等城市合伙人共同参与武汉营商环境建设。
■ 以科技创新引领民营企业转型发展
市政协委员,大唐互联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民建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基层委副主委 李军
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服务指导。及时收集和发布国内外科技创新前沿信息,研究和开放新兴技术应用场景,协助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助推企业融入面向全球的高水平科研育人国际合作伙伴网络,加强协同创新及成果全球传播推广,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推进我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提高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水平和行业影响力。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大数据在企业服务中的作用,持续推进“非申即享”政策直通车。
搭建民营企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发挥好武汉市中小企业促进中心等平台作用,充分利用湖北“创新券”政策,积极鼓励更多创新平台建档入库,加强科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 创新金融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市政协委员,联创新锐设计顾问(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 段飞
围绕降低成本优化环境。一是要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降低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服务收费要求,不断调减对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担保费率。二是要做实上市“绿色通道”机制,建立券商结对服务模式,鼓励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三是要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和难点问题,出台针对性的措施办法,破除制约金融资源供给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创新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推动金融信息化建设提速,开发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平台,引导银行机构借力平台信息开展银企对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创新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支持工具。
■ 加快我市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市政协委员,凯美瑞建设工程(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冬梅
培育企业家精神。打造汉商品牌,重塑汉商精神。加大科技创新的表彰奖励,每年召开全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大会,对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发挥政策扶持作用。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资金、培育、市场支持等扶持政策。在综合考量政策落地可行性基础上,对大中小微科创企业进行分层对待,提高政策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市现有平台资源,加强武汉科技成果转化网建设,提升信息对接、交易和转化等科技服务功能。鼓励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服务能力。壮大武汉基金规模,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出台引导基金政策,大力吸引外地投资机构在汉设分支机构,持续推动武汉基金加强与头部机构、知名机构和有丰富投早投小投科技经验的创投机构合作。
(来源:武汉市政协经济委员会、长江日报、武汉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