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建设 > 学习资料
老区人民的企盼——河南罗山之行有感
2012-05-25 2983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郭定新

  4月21日至22日,春光明媚,我们民建江汉区三个支部一行三十多人,在盛丛峰主委和陆慧副主委的带领下,赴河南罗山县参观考察。我是工商四支部成员,有幸一同前往。

  罗山,位于大别山北,京广线以东。从武汉出发到罗山约3、4个小时就可到达。罗山,又是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红25军在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领导下,在此战斗过,并建立过红色政权。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领导新四军在此与日寇进行了斗争。罗山的大部是山区,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所以红军和新四军能够在此生存和发展。眼见为实。我们都想看看,罗山到底是啥样?罗山的今天又是啥样?

  我们一行乘坐的汽车下高速公路后,在一个路口,罗山县负责接待的同志早已等候在此。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的车开始进入罗山县境。弯弯曲曲的山路在群山中穿行,向窗外望去,可见到连绵不断的群山,山高林密。抬头可看见有些山顶上搁着巨大的岩石。山坳间有小溪,涓涓的细流在流淌着。山虽然大,坡度并不陡峭,没有见到“直插云霄”的挺拔的山,更没有见到什么“悬崖峭壁”。沿途很少见到农田,更难见田间耕作的农夫。上天赐予的自然条件似乎有些先天不足。

  罗山人是好客的。当我们的车到达宾馆——“灵秀山庄”时,一顿丰盛的酒宴已摆在我们面前了。这是罗山县政府的特意招待。罗山县的父母官—罗山县长亲自为我们每个人斟上酒。除了斟酒,县长并没有说什么。然而,这杯酒已表达了罗山人对我们的情意,也表达了罗山人对我们的期望。此时无声胜有声。

  其实,此后主人安排的活动,也是无言的叙述和诉说。

  一是爬山。本来可以顺着已修好的石阶路,一步一步的上山。然而,导游却给我们选择了一条“捷径”。这个“捷径”,就是从没有路的山坡上山,坡度很陡,山上是密林,充满荆棘。有些陡的地方要一手拉着树杈,另一手要攀着山石,爬上坡。真是名副其实的“爬山”了。我们的会员互相搀扶,互相鼓励,真有点当年红军战士爬雪山的味道。经过两个多小时,才爬到目的地。这时,会员们尤其是女会员都已是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了。我后来总结了这次爬山的特点,那就是缩短了路程,节省了时间,增加了难度,体会了艰难。我们下山了,而山上的树却拼命地摇着,仿佛要告诉我们什么:当年的红军和新四军不就是在这大山里,穿密林,斩荆棘,披星戴月,与敌人周旋,与敌人厮杀拼打么?偶尔听见头顶飞过小鸟的叫声,又仿佛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红军战士,不要忘记新四军战士,不要忘记革命先烈,不要忘记罗山的父老乡亲!

  二是参观红色旅游点——何家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八月桂花香”红色歌曲的一面墙。这首经久不衰的革命歌曲,流传至今。它表达了老区人民热爱红军和共产党的朴素的思想感情。继而,我们看到一幢灰色的老屋,门前有一颗两人才能够拥抱的大白果树。进入屋内后,可以见到屋内放着一排旧桌椅,桌上有已生锈的马灯。这是当年红25军领导人开会的地方。墙上挂着红25军领导人的照片。最醒目的是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题词:“红25军的长征是红军长征中光辉的一页”。李主席的这句话,是对红25军广大将士为新中国建立所作的巨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对罗山人民支持革命,做出自己的奉献和牺牲的肯定。因为,红25军正是从这里——何家冲出发的。门前的白果树,正是历史的见证。红军就是在树下集合,整装待发的。据导游解说,罗山人民,为革命牺牲了6万5千人,这是多大的贡献啊。作为后来人,我们不应该忘记老一辈革命家领导革命斗争的丰功伟绩,不能忘记红军将士为打下江山流下的鲜血,不能忘记老区人民为支援革命而做的无私的奉献。参观了革命遗址,就像是罗山人向我们作了无声的叙述,叙述了罗山的历史。现在呢?让我们亲自去体会吧。

  我们在罗山农家吃了农家饭。这是罗山人现实的生活。我环顾了一下周围的房屋,其中一幢房屋吸引了我,于是我拿起相机拍了下来。可能你会认为,那一定是个很有特色的古建筑。其实不然。那是一个用泥巴糊起来的土砖房。进入东家的房屋院内,我看到一台活塞式抽水机,主人正是用这个抽取井水用。虽然,现在有电了,不点煤油灯了。但却没有看到主人家有洗衣机。道理很简单—没有自来水。联想起电视里看到许多农村已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村的住房都集中在一起,都盖起了洋房,各种设施都与城里没有区别,那这里就差之千里了。已经是21世纪了,他们还住泥巴房?主人招待我们很热情,我们吃到可口的农家菜。这是我们在城里享用不到的。于是,在离开前,有的会员就向主人提出能否卖点土产?比如土鸡蛋?回答令人目瞪口呆:没有,我们的菜和鸡蛋还是外面买的。

  短短两天的参观考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老区依然穷。老区人盼望致富。我没有考察别的老区,但我知道,老区多半和罗山一样,地理环境都较差。像罗山的山区,几乎没有土地种粮食。而山却既不秀美,又不险峻,开发旅游业的优势又不明显。但我又想,事在人为。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比如,能否搞些产业,喂养些土鸡,产些土鸡蛋,这不就受人欢迎吗?山区树多,虫也多,鸡不正好吃虫吗?红色旅游能否搞些活动,比如唱红歌比赛。又比如,搞模仿红军长征的活动,如过红军桥,攀悬崖,这都可以利用山体自然形状设计的。还可以搞些影像资料,把“画”搞活,对青年学生有吸引力.

  我们民建会员是有素质,有社会责任感的,对于老区人民的企盼绝不会无动于衷的.我想大家都来动动脑吧,为老区的发展做点贡献吧!

上一篇:

在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下一篇:

纪念武汉民建成立六十周年...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