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建设 > 学习资料
【主题教育|学思践悟】深学细悟全会精神 助力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2025-11-25 200
来源:武汉民建
作者:陈祖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标志着我国金融发展迈入新阶段,从基础制度搭建阶段,进入以“强国”为导向的质量提升与全球竞争力培育阶段,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坚定政治方向,把牢金融发展主线

《建议》延续并深化了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改革思路,系统谋划了未来资本市场与金融领域发展的核心脉络。相较“十四五”,《建议》在推进风险化解、优化金融监管、推动双向开放、构建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保持了高度延续性,着力破解资金配置失衡、直接融资占比偏低、金融风险隐患未消、金融开放与安全平衡难、金融科技监管滞后、绿色金融体系不成熟、养老金融支撑不足等七大金融领域难题。《建议》聚焦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篇大文章”,推动从融资端改革走向投融资协同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明确以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为金融国际化重点,支持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二、赋能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建议》围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包括持续发展上游半导体先进制造和装备、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量子通信发展、人工智能+、消费电子、AI+文化领域精品内容创作等重点方向。

三、践行初心使命,找准金融服务发力点

全会吹响了“十五五”建设发展的号角。中长期来看,伴随金融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市场制度的根本性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将迎来体系结构、运行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全方位提升,成为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财富增长的关键枢纽。

直接融资比重大幅提升是必然趋势,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将显著增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机构投资者占比预计将大幅提升,保险资金、养老金、理财资金等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市场参与度和话语权显著提升,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深入人心,资源配置效率和长期投资价值更加凸显。

科技创新领域将是资本市场最富吸引力的投资主线。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战略需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融资支持和研发投入,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将加速崛起,其成长性和估值体系将被重新定义。

绿色低碳转型将重塑资本市场的产业格局和投资逻辑。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金融标准、信息披露和激励机制日益完善,引导大量资本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循环经济等领域。绿色债券、ESG投资基金、碳金融衍生品等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绿色投资将从概念走向主流。

养老金融生态繁荣将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资金和深刻的业务变革。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落地和政策激励效应显现,每年新增缴费规模有望达千亿级别。这部分长期资金的投资需求,将极大促进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等合规、稳健、长期限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同时也为资产管理机构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作为民建会员和金融从业者,通过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我对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更加坚定了以专业履职助力金融改革的信心。未来,我将坚守初心、砥砺奋进,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参政议政、服务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推动全市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民建武汉市江汉区华社支部委员,中信证券湖北分公司业务中心客户经理)

上一篇:

【主题教育丨学思践悟】二...

下一篇:

【民建先贤】(28)徐永祚...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