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民建会员和媒体工作者,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对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全会不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参政党更好履行职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以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共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摆在各项原则的首位,这一部署深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作为媒体人,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专题报道、深度解读等形式,生动展现新时代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例如,在报道《建议》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时,既要阐释政策内涵,也要挖掘民建会员企业在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创新案例与先进经验,用鲜活的故事增强群众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感。同时,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以“新闻不过夜”的时效性传递党的声音,在舆论场中筑牢思想根基,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共识。
二、以专业视角服务中心大局
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这一重要论断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结合媒体工作,我将发挥“观察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角色:一方面,深入基层开展调查报道,聚焦中小企业在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面临的痛点难点,以及政策执行“中梗阻”等影响市场公平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民建参政议政的素材;另一方面,主动策划“优化营商环境”系列访谈,解读政策红利、回应企业诉求、探讨发展路径,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三、以创新传播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全会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为民主党派更好发挥作用、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讲好多党合作故事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民建会员,我将以媒体为桥梁,生动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与显著效能。例如,在报道民建参与“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时,既要呈现民建通过提案、调研等形式建言资政的成果,也要挖掘会员在基层一线的奉献故事,让多党合作的实践更具温度与感染力。同时,积极探索“传统媒体+新媒体”深度融合的传播模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增强内容感染力,让多党合作的生动实践更接地气、更聚人心。同时,注重宣传如胡厥文、荣毅仁等民建先贤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以历史传承激励当代民建会员践行初心使命,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四、以责任担当践行履职使命
《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这对媒体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将以更强的政治敏锐性、更实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责使命,一方面,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在报道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议题时,既要客观反映群众诉求,更要及时传播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举措与进展成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凝聚正能量;另一方面,要主动参与社会服务,探索“媒体+公益”模式助力弱势群体改善生活,推动共同富裕。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开局的新起点上,作为新时代的民建会员和媒体人,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守正创新,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时代变迁,以参政议政的实际行动服务发展大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民建武汉市武昌区文教支部副主委,湖北画报主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