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建设 > 学习资料
【主题教育|学思践悟】提振“四气”砥砺奋进 用实干担当擦亮奋斗底色——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2025-11-06 271
来源:武汉民建
作者:刘晶

一、擘画蓝图: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方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重要目标,再次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科学前瞻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为未来五年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超大城市,正肩负着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样板的使命。

二、回顾成就:夯实乡村振兴坚实基础

回望“十四五”,武汉农业农村发展的成绩单振奋人心:第一产业增加值从442亿元增长至507亿元,年均增长4.7%,农产品加工产值稳定在310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7万元增至3.35万元,年均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2:1。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三农”工作优先级的充分体现,更彰显了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与政策效能。武汉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经过接续奋斗,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实现了质的飞跃,农业“黑科技”不断涌现,农业数字经济总产值近百亿元,科技赋能让超大城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三、直面挑战:以“四气”精神谱写“十五五”新篇

“十五五”开局在即,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的规划是武汉人民的共同期盼。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探索科技赋能农业新路径、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等目标在下一个五年结出硕果,需要明确的方向和“上下同欲者胜”的坚定信念。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土地撂荒依然严峻、秸秆还田率偏低、丘陵地带机械化推进困难、农村就业供给不足、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压力大、土地有机利用程度不高等痛点难点问题。

武汉农村的山水林田湖与传统村落文化,共同构成了生态、人文、产业立体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乡村发展已从资源比拼转向定位较量,唯有唤醒闲置资源、整合要素力量、打造特色品牌,才能抢占高质量发展赛道。作为长期扎根一线的民建会员,我深知不能只做政策的“答题者”,更要勇当发展的“破题人”,主动思考、奋发有为。面对“如何避免规划沦为抽屉文件”“怎样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如何提升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等现实之问,我们必须跳出“上传下达”的惯性思维,在破解具体问题中探索产业链激活、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

面向“十五五”,我们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始终胸怀“小干部干大事业”的豪气,鼓足“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勇气,坚定“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志气,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不断补齐能力短板,提升综合素养,用踏实付出和辛勤汗水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民建蔡甸区基层委副主委,蔡甸区永安街办事处四级调研员、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

上一篇:

【主题教育|学思践悟】张...

下一篇:

【主题教育|学思践悟】张...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