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建设 > 交流园地
能一艺以适天演——作为教育家的黄炎培
2015-08-20 2093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贾洪武
吾人作为一个民建会员,对黄炎培老先生的了解,除了他在1945年创建中国民主同盟会以外,就是他和毛泽东主席最著名的“周期律对话”。
1945年7月抗战即将胜利,作为国民参政员的黄炎培应中共中央邀请赴延安考察,与毛泽东进行十多小时的谈话,毛泽东问黄炎培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史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望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听了他这番话后,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段周期律的对话,是我对黄炎培老先生最初的认识,也是人们坊间津津乐道的往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发现,其实以一个政治家理解黄炎培是不够丰满的,他还有另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身份——作为教育家的黄炎培。
一、慢慢探索路
黄炎培,字韧之,又字任之,号楚南,别号抱一。6岁开始识字,1901年加入南洋公学特班,师从蔡元培等人。南洋公学是近代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的盛怀宣所创办。在长期办理洋务事业的过程中,盛怀宣深切体会到,“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设立学堂为先。”这种思想或许就是日后黄炎培教育事业的启蒙之光。值得一提的是,在黄炎培的思想形成过程中,有一本书,起了很大的作用,那就是赫胥黎所著《天演论》。赫胥黎是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自从学习了《天演论》,黄炎培开始接触西学,并深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说。
南洋公学的学习,在黄炎培的心理种下了一颗报国救民的种子。至此,黄炎培开始为开办新式教育,以开民智奔走呼号。1912年黄炎培被任命为江苏省教育司司长,这让他的视野变得高远。在这期间他拟定了《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在计划书中他写道:“吾人即偶居一日之官,要不可不为地方谋百年之计,况政府即属临时,民国必期长久。使执政者藉临时政府为名,竟以敷衍了事,始基一坏,虽有善者,莫能为之后矣。教育之事,至繁且赜,引之不一其绪,挈之必于其纲。苟不熟察社会、国家所需,确定缓急先后之序,而或专就今兹现状,为维持应付之谋,或博搜异国成规,为东涂西抹之举,皆无当也。”此处能看到,黄炎培想要开教育先河,扭转旧式学堂,重理学轻手演,重清谈不务实的陈疾旧病。
如果说做为一省之教育长官,开阔了视野,那么接下来1914年卸任教育司司长之后,黄炎培以《申报》记者的身份,游历全国,使他在更深远的时代背景和更广阔的社区区域,拉伸了时空,纵观与俯查,他对中国教育的时弊,有可切肤之感。当他发现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践,各种学校除升学以外,别无他路,闭户读书,“产出若干高等游民”之时,内心尤其急迫,欲寻解救之良方。
1915年4月,黄炎培随北洋政府考察团赴美考察,这次美国之行,给了他一个明确而坚实的答案。在同年12月,归国后的一次演讲中,黄炎培讲述了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他说:“据鄙人意见,美国教育之发达,较之中国实不可以道里计,而尤注重者为职业教育,此盖美国办教育研究之结果也。职业教育之科目,不外四端,即工、农、商与家政是也。职业教育之施行,实在中等以下之学校。”至此黄炎培完成了他教育救国的慢慢探索之路的最重要阶段,明确了方向——兴办职业教育。
二、思想成熟时
纵观黄炎培的教育生涯,其所提倡的职业教育思想,大抵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特点:实用主义、中西合璧、女子入学、报国情怀。
其一、实用主义。
在1932黄炎培提出教育的功用为“教育者,教之育之使备人生处世不可少之件而已。人不能舍此家庭绝此社会也,则亦教之育之,俾处家庭间、社会间、于己具有自立之能力,于人能为适宜之应付而已。”黄炎培特别强调了教育切于生活的必要性:“盖知识日增,欲望日高,而生存之能力不伴以俱进,徒令厌苦其寂寞之家庭,奋欲脱之,而实莫能名一艺以自适于天演界。”同时为了达到教育的实际效果提出其教材务以儿童日常经验为限,非此者,虽极切要,概从割爱。曾有人攻击黄炎培提出的实用主义是“啖饭教育”,对此黄炎培解释说:“以啖饭教育概职业教育,其说固失之粗浮;高视职业教育,乃至薄啖饭而不言,其说亦邻于虚骄。”青年之育学校,为生活而学,非为学校而学。
其二、中西合璧。
黄炎培痛恨当时的教育是虚名的教育、玩物的教育。“以此观之,则我国学校教育,非所以学为社会谋福利,转所以害社会。”而对于美国的考察,耳闻目染,思想渐生。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其课程设置,处处与生活相关,校内设施,处处与社会联系。这与我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思想大相径庭,反差巨大。但是同时他也意识到,别人的经验不能照搬,因此他的思想必然是改良式的而不是革命式的,中西合璧是必然的结果。
其三、女子入学。
“吾国女子能自谋生活者,殊难数见,所受教育亦未尽合于生活程度,于是为女子者,大多拱手坐食。”在美国黄炎培看到女人可以从事账房之事,衙门之事,教育之事。他还考察出在1913年,美国女教师的比例竟然达到百分之八十。耳目所及让黄炎培坚定了推进女子接受教育的主张,“教使自养,即教即养。”
其四、报国情怀。
报国情怀是黄炎培一贯的动力。他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动机,无论中国、外国都起于承认科学,用科学解决,百业有进步;不用科学解决,便无进步。外国用科学较早,占了先着;中国落后,就为不早用科学。这种道理,已为一般人所公认。职业教育,直接求百业的进步,间接关系民生国计大问题,并不会在科学以外,别有解决的新方法。“看看国事,已经遭到不可收拾;看看老百姓,大家还是睡在鼓里”。他还说“提倡爱国之根本在职业教育。”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现在黄炎培要振臂高呼把它唤醒了。
三、今人的启示
柏拉图说,人们只在梦中生活,只有哲人挣扎着要觉醒过来。世界的竞争最根本的在于思想的竞争,在于哲学的竞争。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无数的先哲武装了我们的思想头脑。但是天演论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我们只是啃食先辈们的精神遗产,我们的头脑手脚就要退化。黄炎培老先生提出的职业教育,是一味药,是至今还有效力的一味良药。他启发我们爱国要个性修己,群性处世,“手脑并用”、“敬业乐群”。
正是:
八十年来了一梦,
一艺学成百业张。
天降英才谁救世?
文韬武略农工商。
 
(作者系民建武汉市理论委员会委员、民建武汉市口区会员)

上一篇:

蒙难三年 擦边屠刀

下一篇: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听南...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