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75年前的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这个口号也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宣言书和动员令。从此,中国从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走向多党联合、政治协商,从黑暗沉沦,迈向光明新生。在历史的交点上,中国民主建国会坚定地选择了站在人民一边,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建立多党联合、政治协商的民主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民建的选择是符合历史潮流,是顺应中国人民最普遍意愿的。
岁月浩浩,大潮汤汤,中国民主建国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到了建立新中国的宏伟历程中,也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回首岁月峥嵘,不忘来时艰难,展望时代洪流,不改奋斗初心。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第十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的历史关键节点上,民建人站在又一个历史关头。新征程上,我们只有不忘初心,坚定选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全心全意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笃行奋进,才能无悔于初心,无愧于使命。
一、历史交点的抉择
1.人民的选择与选择人民
1948年春,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即将打响。是继续在黑暗中沉沦,抑或是迎接新生的曙光,全中国的目光投向了阜平县城南庄。4月30日,中共中央在那里发表了五一口号:“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和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彼时三大战役尚未打响,国民党依然保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的前途命运,国内时局的发展尚未明朗。但是“五一口号”一经发布,中国民主建国会积极响应,通电全国表示赞同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并同其他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一道,派员前往解放区筹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对位于国民党统治腹地的民建中央来说,是一项很危险的举动。但是,民建的创立者黄炎培老先生等人毅然决然与白色恐怖作斗争,坚定地选择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选择人民、选择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奋斗,是民建的初衷也是唯一的选项,而人民和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在“五一口号”发布当年,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相继爆发,在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1949年1月,民建同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一道,发表了《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宣布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早日建立新中国贡献力量。随后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民建同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一起,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建言献策,参与到新中国的筹备和建立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见证了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次升起,见证了沉沦百余年的中华民族再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风雨同舟的岁月,共同奋斗的邀请
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奋进是民建坚持的最重要的政治理念。而这,并不是在中国共产党即将夺取全国政权前夕的政治站队,而是探寻救亡图存过程中两个为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奔走奋斗的政党之间的惺惺相惜。
早在1945年,民建创始人黄炎培应邀访问延安,并与毛泽东主席深刻交流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向毛主席直言,中共能够避免这样的历史周期率吗?毛泽东主席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
回来之后,黄炎培与夫人姚纬钧共同写下《延安归来》一书。书中这样写道:“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并在书中阐述,中共有希望将来能够有大作为,能够得天下。同时希望中共坐了天下,能够有希望打破这个规律,能够做一个长久的执政党。黄炎培通过在延安的考察和与毛泽东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会晤,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历史事实,那就是——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寄托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要和平,求发展”是当时民族工商业者的一致心声,而国民党倒行逆施,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民建团结国统区民族工商业者发出反内战的呐喊。黄炎培老先生更是在1947年7月的国民参政会上发言反对内战。但是国民党一意孤行,违背全国人民的意愿,也彻底地把爱好和平寻求民主的各界人士推向了共产党一边。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西柏坡搬到了北京香山,在双清别墅,黄炎培老先生作为这里的第一位客人,再度与毛泽东主席谈到“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此时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中国的执政党,黄炎培感慨地说:“(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我就拭目以待了,看共产党怎么治国。”毛泽东说:“不对,你不能拭目以待,你不能做旁观客,你要做主人,你要做共产党人的诤友,随时指出我们做得不对的地方。”做主人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诤友,指正中国共产党的得失,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精神内核之一。
随后,中国民主建国会参加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参与了新中国的筹备过程。而黄炎培也打破了自己“不为官吏”的准则,担任了政务院副总理、轻工业部部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献言献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正是从那时起,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风雨同舟”就成为了民建最重要的政治理念之一。
二、坚持正确的道路
1.合奏交响,共谱新篇
曾担任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的成思危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政党制度就像是唱大合唱,唱大合唱就需要一个指挥。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这个指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而历史的发展也印证了成思危先生的这段话,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包括民建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风雨同舟,团结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建的章程调整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自我教育的传统;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民建的实际相结合;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针。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民建坚持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与经济界人士联系较为紧密的优势,为各地经济发展搭平台、牵路子,为改革开放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正如成思危先生所说的那样,民建参与到中国共产党指挥的这场大合唱中,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各民主党派一起,唱好了这场大合唱。共同合奏了一曲中华民族拼搏奋进的铿锵交响,也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崭新篇章。
2.坚定选择,始终不渝
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窑洞对”的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跳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支配,在中国大地上走出了一条新路。而民建亦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没有“拭目以待”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当好了历史的参与者和现代的建设者。
回望“五一口号”发表的75年历史,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片土地上失去了独裁的土壤,开出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民主新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斗前行,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从七十五年前战乱不断、民生凋敝,到成为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安居乐业;从七十五年前任人宰割欺凌,成为在世界上能够发出强有力声音的负责任大国;七十五年道路峥嵘,这段征程也殊为不易。“五一口号”把全国希望民主、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都团结到了中国共产党周围,中国共产党也不负所有人的期望,带领我们共同走出了一条崭新道路。
如今再度回望曾经历史关头的那个抉择,从与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主独立人民解放事业中的惺惺相惜,到与中共风雨同舟,团结奋进,民建始终不渝坚定着曾经的那个选择,始终坚定不移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曾经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三、踏浪奋进,奋楫笃行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同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也胜利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两次大会都为我们基层民建会员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二十大指出,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中共二十大为我们全中国人民勾勒出了新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也规划了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崭新道路。
回望历史,民建没有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做一个旁观者,而是始终作为参与者,参与到了宏伟历史潮流中。如今我们在新的历史关头,更没有理由碌碌无为,旁观静待。我们将始终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接过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坚定“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跟随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引领,在全面建成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踏浪奋进,奋楫笃行,在更加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贡献我们民建人的力量。
七十五载光阴无言,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从无到有,从草创到完善,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发展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首征程路漫漫,奋发新程将求索。历史的重担,交到了我们这一代民建人手中。在“五一口号”发布七十五周年之际,重温“五一口号”,既是告诉我们不能忘却从哪里来,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要往哪里去。
(作者系民建武汉市委常委、 民建硚口区委副主委 ,市民建科技与健康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