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下午4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仔细察看博物苑历史建筑,并走进张謇故居陈列室,了解张謇创办实业、发展教育、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他指出,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翁,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事业活动家。
黄炎培(1878—1965),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人。著名教育家,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基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主任委员等职。
20世纪初,张謇先生常往来于沪通两地。当时,在上海投身教育且成绩斐然的黄炎培,引起了张謇的关注,在随后的岁月中与其开始了密切的交往。
发展教育事业
1905年12月,江苏学务总会(后称江苏省教育会)在上海成立,张謇被推举为会长,黄炎培先后任评议员、干事员。1914年8月,黄炎培被选为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作为副手,黄炎培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在张謇的领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江苏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
1912年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后,张謇曾为南通师范及小学事宜多次致函黄炎培,为师范增置操场、建筑女红传习所、蚕桑传习所、保姆传习所、医校,以及改建商品陈列所、高等附属小学宿舍等请求经费补助,黄炎培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为抵御侵渔、维护海权,张謇主张“渔权即海权”,倡议创办水产学校。后经黄炎培襄助和首任校长张镠竭力筹措,于1912年正式创办,系我国最早的水产学校之一。
1915年3月,由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南京开学。黄炎培任校筹备委员会主任,开学后仍任校评议员。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奋力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开创了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河。张謇、黄炎培是中华职业教育社48位发起人之一。
参与政治活动
1909年10月,江苏省咨议局成立,张謇为议长,黄炎培为议员。1912年12月,黄炎培任江苏教育司司长。1913年10月,张謇任北京政府农商总长。
随着袁世凯复辟企图日益显露,张謇与黄炎培等人数次商讨后,决定以勘视淮灾为由请假南下,离开了北京。袁世凯称帝后,黄炎培即以江苏教育会名义通电反对。
张謇做事而不做官的风格影响了黄炎培。北洋政府等以“总长”“部长”职位相邀,黄炎培均拒绝入仕为官。深知黄炎培志向的张謇,还在袁世凯等人面前为其说项解围,使之得以远离宦海,集中精力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益之事。对此,黄炎培十分感激,在晚年仍满怀深情地写道:“没有入北洋圈套,我很感谢张謇。”
黄炎培多次来到南通,会晤张謇,推动民生和社会事业。
1917年11月29日,黄炎培来到南通实地调查,“晨十一时至天生港,午至城,见啬老”,“参观甲种农校”。12月4日,黄炎培到江苏省代用师范(即南通师范)大礼堂作“职工教育问题演讲”。
1918年3月,黄炎培来到南通参观垦区,著有《江淮间观垦记》,详细介绍了张謇倡导开垦农田情况及成就。
1920年1月5日,黄炎培赴南通访晤张謇,次日在代用师范作内容为“抵制日货,学生自治,社会服务,教有方针”的演讲,历三小时之久。1920年4月,张謇与黄炎培等人发起成立苏社,倡导“苏人治苏”,5月12日下午,苏社成立大会在南通召开。1920年6月,黄炎培、陈鹤琴陪同美国教育家杜威等人来到南通,并再次发表演讲。
1922年8月20日至24日,中国科学社第七届年会在南通举行,黄炎培、梁启超、竺可桢、杨杏佛、陶行知等著名人士与会。
1923年11月24日至25日,全省中等以上学校第六届演说会在南通总商会举行,黄炎培再次抵通,还应邀为南通女师全体师生作题为《理想的女子》演讲。
黄炎培1923年12月3日日记载:“夜上大庆船赴南通,应啬公(张謇)之召。”4日日记载:“与啬老长谈。”
张謇逝世,黄炎培撰联寄哀思
1926年张謇辞世。黄炎培撰联以寄哀思,联曰:
物则棉铁,地则江淮,盖其自任天下之重如此;着眼远处,着手近处,凡在后生,宜知勉矣!
早岁文章,壮岁经济,所谓不作第二人想非耶;孰弗我有,孰是我有,晚而大觉,尚何憾乎?
联句辞藻隽永,内涵丰富,是对张謇一生的高度评价。
黄炎培在日记中记录毛主席对张謇的评价
黄炎培先生1950年5月20日的日记这样写道:“七时半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勤政殿开会,毛主席定六月十日举行全委会,十二时散。散会前毛主席和群众漫谈。主席说:‘旧社会的人物不是没有贡献的。没有张謇,中国的纺织工业发展不会这样快;没有范旭东,中国化学工业发展不会这样快;没有卢作孚,长江上下游船舶不会这样多。’”
黄炎培1953年8月12日的日记又记载了民主人士李烛尘先生听到的毛主席关于张謇等评论:“李烛尘说:毛主席说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批判,中国张之洞、张謇、范旭东、卢作孚于经济建设有贡献的。”
(作者系民建镇江市丹徒区基层委员会会员 本文转载自《民讯》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