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伫立在娄山关险峻的隘口,山风呼啸卷起云雾,也卷动着历史深处的呐喊,仿佛听见了红军战士的呼吸与战斗的号角一同激荡。日前,我们武昌区政协委员履职培训班的学员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精神的求索,在贵州长征干部学院展开为期一周的学习。白天,我们步履坚定地丈量着革命圣地:遵义会议旧址里触摸历史转折的脉搏,三渡赤水渡口边感悟用兵如神的智慧,娄山关战壕前体会“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悲壮,苟坝小道上追寻那盏在黑夜中寻找真理的马灯。而当夜幕降临,嘹亮的红歌则成为我们与革命先辈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七天的旅程,绝非寻常的课堂,而是一次直抵灵魂深处的精神淬炼,一次为新时代政协委员履职注入磅礴动力的思想洗礼。
一、遵义之光:信仰的基石与转折的伟力
置身于遵义会议旧址那间简朴而庄严的会议室,时光仿佛凝固。斑驳的桌椅、沉默的墙壁,每一处印记都在无声诉说着那个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生死时刻。讲解员低沉而有力的叙述,让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的红军将士形象跃然眼前。那些陈列的草鞋、磨损的军装,无声地印证着物资极度匮乏与精神无比丰盈的强烈反差。我久久凝视墙上红军留下的标语:“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字体粗拙却力透墙壁,这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信仰以生命刻下的宣言!正是这种坚如磐石的信仰,在危急存亡之秋凝聚起力挽狂澜的磅礴力量。它深刻启示我们:履职尽责的根本,在于坚守为国为民的崇高信念,无论面对何种复杂局面,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
二、赤水之智与娄山关之魂:履职的实践启迪
茅台镇旁的赤水河,依然奔流不息。站在三渡赤水渡口,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红军渡河的喧嚣与军号。讲解员生动还原了那段“神来之笔”:红军在赤水河畔如游龙般灵活穿梭,三次往返于同一段河流,将数十万敌军玩弄于股掌,最终成功跳出重围。“四渡赤水并非预设剧本,而是领袖们审时度势,根据瞬息万变的敌情,一次次果断决策、灵活调整的结果。”这何尝不是一种高超的“政策调试”艺术?它精准地告诉我们:委员履职,面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入调研、实事求是,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善于在复杂局面中找到破局的“渡口”。
而娄山关之行,则给我们带来了最强烈的情感冲击和精神震撼。巍峨的纪念碑耸立在曾经硝烟弥漫的山巅,庄严肃穆。在这里,讲解员含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军战士故事:在激烈的娄山关战斗中,一位年轻的战士身负重伤,腿部被炸得血肉模糊。为了不拖累战友行军,在缺医少药、没有麻药的极端条件下,他竟咬紧牙关,恳求战友为自己截肢!那需要何等的钢铁意志和牺牲精神?听着这催人泪下的故事,仰望纪念碑上镌刻的英名,山风呼啸,仿佛夹杂着历史的呜咽与英雄的呐喊。毛泽东同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词句,此刻读来字字千钧。这“从头越”的勇气,正是无数像这位无名战士一样的英雄,用血肉之躯铺就的!这启示我们:履职路上必然充满“雄关漫道”,需要娄山关战役般的攻坚克难精神,需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担当。那份为了集体、为了胜利不惜牺牲一切的纯粹,正是我们克服困难、服务人民的永恒动力。
三、苟坝星火:协商民主的光芒穿越黑夜
苟坝那条在沉沉暗夜中延伸的田埂小路,曾挽救了革命的危局。我们踏着当年毛泽东同志提着马灯夜访周恩来、朱德同志的小道,讲解员描述着那盏马灯在无边黑暗中倔强前行的微光,宛如一颗不肯熄灭的希望之星。正是这灯光守护下的坦诚交流、据理力争,让真理在至暗时刻重新闪耀,最终力挽狂澜。这生动诠释了“协商民主”的核心真谛:在关键时刻,勇于坚持真理、坦诚沟通的担当。这盏穿越时空的苟坝马灯,照亮了今日政协委员的履职之路:我们要敢于在协商中建真言、献良策,更要善于倾听不同声音,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四、红歌嘹亮,诗词激荡:精神传承的生动课堂
学习的激情不仅在白天的追忆中燃烧,更在夜晚的歌声与诵读中升华。印象最深的是在娄山关学习后的那个傍晚。全体学员以四个小组为单位,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歌诗词PK赛”。暮色四合,群山静默,但教室内却“士气”高涨!先集体学唱《遵义会议放光芒》,然后一组组学员轮番登场,深情演绎《我们都是神枪手》《打靶归来》等歌曲,歌声饱含对红军战士的无限敬仰与怀念。结业式上我们慷慨激昂地朗诵毛泽东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抑扬顿挫间,“雄关漫道真如铁”“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气概喷薄而出,令人心潮澎湃。这嘹亮的歌声、铿锵的诗词,将白天汲取的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一刻,我们仿佛与历史同频,与先烈共鸣,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融入了自己的血脉。
五、淬火成钢:让长征精神照亮履职新征程
一周的学习,是一次思想的淬火,一次灵魂的锻造。遵义会议旧址的转折光芒,赤水河畔的用兵智慧,娄山关纪念碑下那催人泪下的截肢故事与永恒的牺牲精神,苟坝小道上那盏寻找真理的马灯,都将“长征精神”这抽象而伟大的概念,化作了可触可感、可歌可泣的具象力量。它让我触摸到了信仰的硬度、智慧的深度、初心的温度与牺牲的纯度。
长征,是一条用信仰、智慧、鲜血铺就的道路,它从未终结,只是以新的形式,延伸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作为新时代的政协委员,我们就是这条新长征路上的“赶考人”。我们要从这厚重的历史中汲取无穷力量:
擎起“信仰之灯”:坚定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初心使命,在任何风浪面前不动摇。
磨砺“智慧之剑”:深入调研,实事求是,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履职能力,善用“四渡赤水”般的创新思维破解难题。
锤炼“担当之肩”:弘扬娄山关攻坚精神,面对发展中的“雄关漫道”,敢于担当,勇于碰硬,甘于奉献。
践行“协商之道”:发扬苟坝马灯精神,在政协平台上真诚协商、务实建言,寻求最大共识,凝聚奋进力量。
永葆“为民之情”:铭记红军与人民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纾解民困。
每一次扎实的调研,每一份精准的提案,每一次坦诚的协商,都是我们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让我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带着从这片红色热土汲取的磅礴力量,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清醒认知和“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担当,在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广阔天地里,奋力前行。相信,当千千万万政协委员都擎起自己心中的“精神马灯”,那汇聚的光芒,必将照亮我们脚下壮阔的山河,照亮中华民族更加璀璨的未来!
(作者系武汉民建书画院副院长、民建武昌区委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