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江夏总支 李玲玲
省民建会员 余亦农
为社会上的孤儿和单亲家庭儿童尽点自己的力量,是我们去年就约好的事情,本来是想着找两个孤儿,承担他们的学习生活费用,一直陪着他们长大。但发现现在孤儿并不好找,已经进了福利院的小孩,已经有了他们的保障。我们都是外地人,于是我们委托了民建江夏总支的丁玲主任帮我们寻找需要帮助的小孩。就这样我们在丁玲的帮助下,联系到了江夏区法泗的鸿华沙驰希望小学,请学校领导帮我们选定了十个家庭贫寒的孩子。
在学校
从武汉市水果湖到法泗鸿华沙驰希望小学,路上用了两个多小时。到了才知道原来我们联系的这所学校还是我们省重点帮扶的试点小学,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也到过这所学校。学校的环境很好,教室是四层的楼房,体育场很大,跑道也是按国家标准新修的。不管是从内部的设施还是邻马路的院墙、校门门头来看,一点都不比武汉市内的小学环境差。
我们走进学校教学楼四楼的一间教室去等我们要见的十位小朋友们。这间教室是一间专门的留守儿童之家,教室里有投影,有充满童趣的艺术小板凳,有电子钢琴,还有部分小玩具。从我们所见到的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校园成长环境是相当不错的。
在下课铃声响后,孩子们陆陆续续到了我们所在的教室,单纯的孩子们很自觉的站在了教室里侧的墙边排成队。孩子们的衣服质量都不错,也很干净,也不乏有穿着商场品牌服装的孩子。看来这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差。
因为刚刚见面,我们也不好找出什么话题和孩子们交流。有个孩子主动唱起了歌,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和着他一起唱了起来。我们的掌声和笑容拉近和和孩子们距离,歌声停下来后,我们和孩子们开始了交流。我们问起了孩子的心愿,于是由站着的顺序,孩子们一个个的开始用背书一样的语气开始回答。第一个小女孩说,我希望奶奶的病快点好,第二个孩子说,我希望长大了报答你们。在这个时候,我打断了孩子们的回答。我不希望听到这种太过于社会化的回答,难道七八岁的孩子内心真的是这么想的吗?我们应该没有忘记我们自己的孩提时光,我们的心愿真的有这么远大吗?我们搬来了小板凳,让孩子们坐在我们的身边,让他们告诉我们他们自己内心最想去做的事情,而我们也希望从他们的回答中,找出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事情。
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却也震撼了我们。有的说,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带我去游乐场玩一天,有的说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吵架,有的说我希望爸爸妈妈不要离婚,有的说希望妈妈能回家,有的说我希望妈妈不要打牌了,她已经借了3万多了,爸爸的钱都被她拿走了……而他们的父母,有的在广州,有的在武汉,有些小孩还是在春节的时候看到过父母。
在孩子们欣喜的看着我们带给他们的礼物时,校长在旁边悄悄的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父母一般都在外地打工,也有爸爸在家,或者妈妈在家的,他们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而最重要的问题是,孩子们的父母长期不在一个地方,刚好也碰上了婚姻的七年之痒,家庭都不太稳定。在这所学校的三年级的孩子们中,父母婚姻出现危机的最多。孩子们都到了敏感的年龄,有的孩子们愿意说出家庭里吵闹的情况,而更多的孩子只是把家庭情况压抑在心里。
这所学校的孩子都是寄宿的,今天正好是星期五,孩子们上完最后一节课就要回家了。我们帮孩子们整理好新书包,和他们告别。短短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和孩子们建立起了短暂的信任。孩子们说着谢谢,有所留恋的拉着我们的手。有个小男孩告诉我们,他长大了会孝敬我们的。我注意到说这个话的还是先前那个说要报答我们的小男孩。我有些心酸也有些心痛,我不知道这些话是谁教他的,孩子该有自己的童真,不必要这么事故。我蹲下来拉着这个孩子的手,要这几个孩子都停下来,我告诉他们,其实以后不知道我们还能不能见面,我们也不需要他们的报答和孝敬,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我们希望他们也能够去做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如看见小孩摔跤了,能不能帮忙扶起来?有老人行动很困难,有没有能力去帮忙?他们都说可以、能。我说,这就对了,做你们能做的事情,做你们做得到的事情,去帮助他人,去回报社会,就是对我们的回报。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懂,但我相信当他们下次看到需要他们帮助的人,他们能做到的事情,一定会伸出他们的小手。
在给每个小孩准备的价值500多元的书包、文具、水壶、课外书籍之外,我们也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红包,但在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经济状况后,我们临时改变了方案,我们所看到的孩子或许并不缺钱,我们让校长帮我们选几个家庭真正贫寒的孩子,我们到他们家里去看看,把红包给那些真正需要的家庭。原定的十份就分成两三份,也希望这样给一个家庭的支助力度更大点。
在孩子们的家
在离开沿河村小羽小朋友的家往菱米村的路上,我感觉到晕车了。农村都实施了路路通,道路倒是平整,但毕竟还是弯弯曲曲的,气温也比武汉市低了很多,或许是冷的原因,但更多应该是心情的沉重所致。
到小羽家之前,我们在学校等了一个多小时,等着班主任联系小羽的家长,直到联系好了才从学校出发,或许是路途耽误了时间,当我们一行在学校老师的陪同下到小羽家时,门是锁着的,邻居说家里人打牌去了。
雨后的农村,地还是泥泞的,我们新送小羽的书包,因为装满了文具和课外书,相对于8岁的小羽来说太沉重了,小羽走的踉踉跄跄,书包的带子也在地上拖着。余总主动帮小羽提起了书包。而现在的我们,尴尬的站在小羽家无法叫开的门口,余总也尴尬的站在门口背着小羽的新书包。
在学校老师的建议下,我们没有在小羽家门口等,而是出发去往华华的家。我注意到华华是那个说不希望爸爸妈妈离婚的孩子。
华华的家相对于沿途看到的住房来说,是相对贫寒的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在门口等着我们,华华的爷爷在到学校去接华华回家过周末时,听说了我们要来,提前赶回了家。用一次性水杯端来的水热气腾腾的,显然刚刚烧好,地面也有着刚刚扫过的痕迹。华华一头扎进卧室不出来了,我们和他的爷爷奶奶攀谈起来。
爷爷在谈到孩子的情况时有些激动,总结起来就是华华的爸爸就在当地打工,问题出在华华妈妈身上,华华的妈妈长期住在娘家不愿意回来,对家庭没有责任感。谈到华华的妈妈,华华的奶奶也有些激动的参与了指责,我一直留心就在我们旁边房间的华华,很显然他能听到我们所有的谈话,但房间里静悄悄的,我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但他一定在想着什么。
从华华爷爷反复推让装钱的信封的举动中,能看出这是个实在而老实的庄稼汉,在华华爷爷奶奶不停念叨的感谢中,我们走出了家门,不知道什么时候,华华也站到了门口。我犹豫了一下,走到他爷爷奶奶的面前,尽量语气平淡的说,你们知道华华刚刚在学校谈到自己的愿望时说了什么吗?他说,他希望爸爸妈妈不要离婚。我相信爷爷奶奶为华华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照顾他,但父母就是父母,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我不知道你们家里发生了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我希望以后在孩子的面前,尽量不要把自己对孩子妈妈的观点在孩子面前表述出来,孩子和父母的关系,由孩子自己确定。华华的奶奶在开始抹眼泪了,华华又悄悄的回去了自己的房间。
鹏鹏是我们所看到的家庭最为贫寒的一个孩子,是我们所希望寻找的帮扶对象最接近孤儿的孩子。用镇政府工作人员小宋的话说,他还不如孤儿。
鹏鹏家是老式的三家瓦房,地面是夯实的泥土地面,进门右手的房间用一把挂锁锁着,鹏鹏进门后直接在左边房间开始做作业。左边房间有房门通往后边,我进去看了一下,是厨房。进门的大厅正中间挂着一张毛主席的全身年画,应该贴了有几年了。在鹏鹏的爷爷奶奶还没有回家的空档,我们了解到,鹏鹏的父亲在他三岁时病逝了,因为治病,家徒四壁。在他父亲过世后,他妈妈改嫁到了安徽。因为有妈妈,他不是孤儿,领不到政府的救济。但妈妈也自己难保,根本没法管他。鹏鹏现在就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已经完全没有挣钱养家的能力了,伯伯和姑姑经常救济他。
在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后,丁玲主任主动提出她去找找民政局,看有没有办法解决他的救济问题。我也在内心默默祝福这件事情能帮他办好,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年岁太大了,他该有份自己的保障啊。
我们等了片刻,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婶婶都来了,婶婶告诉我们,昨天是三八,鹏鹏买了朵红玫瑰送给婶婶,祝她节日快乐。听到这件事情,我也很开心。因为我知道了这个孩子有颗热爱生活的心,有颗健康感恩的心!
返程
在返回武汉的路上,有段时间大家都静静的没有说话。我也在考虑着,我们今天的到来到底为孩子们做了什么,或者说我们到底能为孩子们做什么?孩子们所生活的大环境是很好的,比起我们小时候已经幸福了很多,当然毕竟又是一辈人了。但孩子们所缺失的,却是我们任何一个人也帮助不了的。我们一直在关注着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事实上留守儿童的心理最渴求的,我们这些外人如何能给与呢?
而我们今天所发现的,却是比留守儿童更严重的问题,有的父母明明就在身边,孩子却更缺少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毕竟在远方,在孩子们的心里,那些在孩子们身边,却不懂得去关爱孩子的父母,孩子们该把你们装在什么地方呢?在我们想着怎样去关爱孩子,教育孩子时,这些孩子的父母该怎样得到教育?该怎样明白自己该如何做父母呢?那些只有孩子的父母能做到的事情,社会该如何去做呢?在等着学校老师到家里的那么一刻,还要忙着打牌的家长,我们能为你的孩子做什么呢?
在我们这一辈人或者说比我们小几岁的同龄人里,我们走出国门去留学时,往往被人取笑我们的中国母亲,因为我们的母亲为我们做的太多,对我们太过于溺爱。我们在国外的自理能力太差。曾经为这个话题我也参与讨论,我的观点也是给孩子一个自己成长的空间。但在今天,我却在内心呼吁,中国母亲,你在哪里。孩子要独立,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不能缺失的,就是母亲的爱,父亲的爱,家庭的爱,然后才会是社会的爱。
我们很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但我们却束手无策,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我们看到孩子们拿到礼物时的那一刻纯真无邪的笑容,真的很打动我们。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我们却给予不了,我们不知道后面我还能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做!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没有和校长做过多的交流,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很多孩子都是怯怯的,和城里的孩子比较起来,他们有着一样的童真,一样的学习环境,却少了一份孩童的无知者无畏的自信,孩童探索新鲜事物直率的勇猛。
这些留守孩子们或者说是有家庭关爱缺失的孩子们需要心灵的辅导,这是我们交流后一致的看法,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我们需要开设一种新的课堂,有专业的老师对他们进行专项的心理疏通。而这种课堂该如何开设,却是我们这些教育边缘者无法设定的了。
同样,对于孩子的监护者,我们也需要学校配合,开设一项如何做好孩子监护者的引导课程,根据孩子们的情绪、心态,有针对性的定期对监护者进行正确的引导。我相信,不会是监护者不愿意让孩子们快乐,不是不愿意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写到这里时,我脑海里跳出这样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关爱我们的少年,去爱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