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庆成立。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黄炎培,第三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胡厥文,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孙起孟,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成思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陈昌智,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为郝明金。
1949年2月,在胡厥文等民建中央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华煜卿等同志在武汉成立民建地下小组,是全国成立较早的五个民建地方组织之一。1951年8月5日,民建武汉市委员会正式成立,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市级地方组织。历任主任委员有华煜卿、陈经畬、李崇淮、萧国金、辜胜阻、邹国林、张文彤,现任主任委员为党蓁。
自成立以来,民建武汉市委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先后就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项调研成果分获中共武汉市委优秀调研成果奖、市政协优秀调查报告奖。会员中提出的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邓小平理论等写进宪法的建议,受到全国人大的重视并被采纳;“两通起飞”“圆心理论”“合理引导民工潮”“实施城镇化战略”“建立‘武汉•中国光谷’”“能源合同管理”“产城融合发展”等建议对武汉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更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广大会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各项会务工作实现了均衡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民建武汉市委先后荣获民建全国先进集体、民建全国参政议政先进集体、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先进集体、民建脱贫攻坚奖先进集体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组织建设中持续开展区级组织量化考核、基层支部达标考核与评优工作,有效提升会的活力和凝聚力。着眼“人才强会”目标,率先编制出台了《民建武汉市委五年人才发展规划(2017-2022)》,为会的事业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在参政议政中坚持实施课题申报立项制度,整合省市和会内外资源,建立专家智库,提升议政建言的能力和水平。民建武汉市委连续多年有集体提案上升为市政协全会建议案,连续多次参与民建中央重点专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课题成果得到民建中央的高度肯定。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积极开展对黄陂区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参与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提升民主监督实效;在社会服务方面,秉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整合资源创品牌”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四大品牌(民建慈善关爱基金、“温暖工程”职业培训、“阳光工程”扶贫帮困、“明眸工程”关爱青少年视力健康),推动成立了我市首个具有统战性质的企业协会——武汉民建企业发展促进会,积极开展服务社会、服务会员、服务非公经济的一系列活动,为助推武汉改革发展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民建武汉市委闻令而动,坚定不移地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会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各个战场上,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展现了民建作为,贡献了民建力量。疫情期间,各基层组织和广大会员积极响应市委会的倡议和号召,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总额近3600万元,争取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全国民建组织的捐款捐物约2.29亿元。市委会还努力克服疫情初期物资匮乏、交通受阻等困难,积极协调做好各类捐赠物资的组织、对接工作。针对疫情防控工作积极献智献策,组织报送社情民意信息285篇,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民建的智慧和力量。
截至2021年12月底,民建武汉市委现有会员3023人,下设4个区委会,5个工委会,3个基层委员会,2个市直总支,5个市直支部,75个基层支部,设有8个专门委员会。会员中有各级人大代表66人,各级政协委员241人。有21人在政府及司法机关部门担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70多年来,从民建武汉市委会员中培养出了全国政协副主席1名,民建中央副主席2名、湖北省副省长3名、武汉市副市长7名、武汉市政协副主席10名,他们为武汉市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民建武汉市委机关设办公室、组织部、调研室、宣传部、社服部5个部室。主办刊物《武汉民讯》,主办网站中国民主建国会武汉市委员会网站(www.whmj.org.cn),主办微信公众号“武汉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