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建设 > 学习资料
党代会开出未来5年清单
2012-01-06 3833
来源:本站
作者:信息管理员
     “我们奋斗的目标是:以建设幸福武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大武汉新的伟大复兴。”
      1、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
      坚持富民优先,着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翻番。
      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
      完善创业扶持体系,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扩大投资渠道,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2、城镇“零就业家庭”定时清零
      最大限度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让每一位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人迅速就业。
      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就业问题,实行城镇“零就业家庭”定时清零。
      五年新增就业 75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 以内。 
      3、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
      4、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建立以租赁式住房为主导、产权式住房并轨运行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筹措保障住房1000万平方米左右。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 
      5、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每年新改扩建一批幼儿园,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大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力度。
      逐步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在公共服务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6、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免费服务
      巩固现有免费项目,继续扩大免费范围,提高普惠标准。
      增设公共自行车站点,增加自行车数量,修建自行车专用道。
      市内旅游景区向困难群众免费开放。
      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用公共交通,70岁以上老人免费进入风景区和公共体育健身场所。
      7、打造全国食品最安全城市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完善质量管理追溯体系。
      推行“放心早餐”工程。加大对重点食品、高风险食品开展“飞行抽查”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召回和处理覆盖面达到100% ,实行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 努力打造全国食品最安全城市。
      8、为对城市作出突出贡献的市民塑像立传
      建立城市荣誉制度,设立功勋市民、模范市民、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宣传城市英雄,为对城市作出突出贡献的市民塑像立传。深化志愿服务,关爱弱势群体,让城市充满人文关怀。让市民在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中,增强归属感、幸福感、荣誉感。
廉政篇
      9、探索实行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
      严格执行《廉政准则》,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事项报告等制度,探索实行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绝不手软。
      10、坚持和完善电视问政、网络问政
      治庸问责直指干部庸、懒、散的要害,必须深入持久地推进。突出问题导向,围绕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干部公开承诺整改,定期兑现公开承诺事项,一批一批地扎实解决。突出严肃问责,严格落实问责工作责任制,推动问责、追责规范化、常态化,对庸、懒、散动真格,让全体干部恪尽职守。
      坚持和完善电视问政、网络问政,深化万人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治庸问责的效果由广大人民群众来评价。人民群众的认可,是我们作风得到改进的最好证明。
文化篇
      11、文化五城
       ——【读书之城】
      扩大图书馆的规模,丰富图书馆藏,鼓励大学图书馆向市民开放,推进图书馆通借通还,在公共场所建成一批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升级街(乡镇场)书刊阅览室、图书室,推动社区、村建立图书室。
       ——【博物馆之城】
      支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兴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推动大学、科研院所的博物馆向社会开放,让博物馆走近市民。 
       ——【艺术之城】
      充分发掘文学、美术、杂技、戏剧、音乐、舞蹈等优势资源,依托琴台艺术中心、武汉杂技厅、武汉美术馆等平台,举办各类艺术节,提高市民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
       ——【设计创意之城】
      把设计和创意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工程设计服务产业,打造武汉设计品牌,建设中国设计之都。办好国际数字娱乐嘉年华和中国青少年数字创意节。
       ——【大学之城】
      武汉高校云集,众多的大学承载着城市的文化。支持武大、华科大等做大做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深化高校与地方合作。推动大学图书馆、实验室、公共课程等向社会开放,促进大学与城市有机融合。
      12、15分钟文化生活圈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建成城区15分钟文化生活圈,实现农村文化站村村覆盖。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造就一批享誉全国的名家大师。
      13、争取更多国家在汉设立总领事馆
      规划建设领事馆区,争取更多国家在汉设立总领事馆,开办签证业务。
      在外籍人士聚集区以国际化标准建设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建设国际文化风情街区和国际化商务楼宇。建立多语种政府网站和电子咨询服务系统。在公共服务窗口推广双语服务。增加广播电视英语节目,创办英文报刊。
      14、全力推进“工业倍增计划”
      到2016年,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推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食品等产业产值向2000—4000亿元迈进。
      15、重振“武汉造”
      传承“汉阳造”传统,重振“武汉造”,重质量、创名牌、建“百年老店”。
      16、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17、新城区建工业园区
      每个新城区至少建设一个20平方公里以上、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
      18、让武汉精神根植于市民心灵
      武汉近代和现代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这是建设好武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使武汉精神根植于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头脑和心灵。  
      19、敢于突破“盲区”“禁区”“难区”
      创新是武汉精神的灵魂。敢于突破前任未曾涉足的“盲区”、有碍武汉发展的“禁区”、矛盾错综复杂的“难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空谈。
      20、民营经济“非禁即入、设障必纠”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做到非禁即入、设障必纠,力争年均增长20%以上。争取更多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21、构筑国际性人才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创新的源泉。武汉优势在人才,希望更在人才,使武汉成为创业者乐园,大胆吸引和使用海内外高水平人才,设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引导大学生创业成才。
      22、张扬三镇三城大气之美
      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水资源丰富,全国独一无二,世界少有。我们要以国际视野规划城市,以国际标准建设城市,以国际水平管理城市,张扬三镇三城的大气之美、山水相间的灵秀之美。
      23、构建“1+6”城市格局
      积极促进新城发展,加快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6个新城区轴向发展的空间框架。主城区基本控制在三环线以内,新城区各集中规划建设一座中等规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城。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向新城区疏解,引导农村人口向新城集中。严格控制中心城区边界。
      24、1小时左右到达省内主要城市
      力争实现以武汉为中心,1小时左右达到省内各主要城市,2小时到达中部省会城市,4小时左右到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
      25、主城区每年开通一条地铁线
      全面加快地铁建设,以地铁建设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路网优化。主城区每年开通一条地铁线,到2016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152公里。各新城区建成通车一条轨道线或快速通道,基本形成覆盖三镇、城乡一体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
      26、中心城区形成12条快速放射线
      建成鹦鹉洲大桥、三阳路隧道等过江通道。建成东湖通道、江北快速路、机场第二通道,中心城区形成12条快速放射线。力争一年开工建设一条景观路。
      27、彰显“三镇三城”滨水特色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严格禁止填湖占湖,严格控制湖泊水体周边建设,严格控制水域面积减少,严禁污水排放入湖,全力打造“百里滨江画廊”,构建气势恢宏的大都市水岸景观,凸显独具魅力的“东方水城”风貌。
      28、建设城市绿道
      将绿道建设摆在和地铁建设同样重要的位置。制定城市绿道网络建设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滨江风情绿道、环湖风景绿道、山体风光绿道。
      29、强力推进“城管革命”
      强力整治各种“顽症”,倡导良好的公共生活习惯,塑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形象。   
      30、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
       建成时尚品牌展示发布中心和中部购物天堂,力争在一些有优势领域形成“武汉价格”。   
      31、重点建设全国物流枢纽
      引进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形成覆盖全国、对接全球的货物集散中心功能框架。

上一篇: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为建设...

下一篇:

[聚焦武汉党代会]武汉:离...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