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AI大模型”
编者按:
为提升广大民建会员及机关干部对前沿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日前,民建武汉市委会精心组织了一场以“新质生产力·AI大模型”为主题的参观学习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与会会员的一致好评。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民建武昌区会员、武汉民建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中咨发展(武汉)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 王颖:
这次参观学习活动内容丰富,收获满满。参观环节,2025中国(武汉)数字经济产业博览会上展示的各种数字经济的成果让人目不暇接,从先进的数字技术应用展示,到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都让人深刻感受到数字经济时代的强大动力,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各行各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后,肖春霞教授结合其在AI领域的深厚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AI大模型”现状与挑战的精彩报告。通过学习,我充分意识到,在数字化浪潮下,企业应积极拥抱AI大模型技术,将其融入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竞争力。例如,在制造业中,利用AI大模型进行质量控制和设备运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服务业中,借助AI大模型优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体验感。同时,企业也要关注技术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民建江夏区会员、区文化和旅游局干部 许凯旋:
上周有幸参加了市委会组织的“新质生产力·AI大模型”参观学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并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GPT-4能在12秒内写出莎士比亚风格的十四行诗时,我们既惊叹于技术的魔法,又不得不直面这场智能革命背后的复杂命题。智能革命,一场需要平衡的艺术!新质生产力正在重塑产业版图,人才结构的断层比预想中严峻,对劳动力市场的震荡将远超工业革命时期。面对这场文明级变革,单一维度的应对已然失效。挪威数据中心利用峡湾冷水实现自然冷却,将能耗降低40%,展示了技术创新的生态智慧;新加坡启动的“AI公民”计划,通过模块化教育重塑全民数字素养,提供了人力资本升级的样本。这些探索揭示:智能革命的真正突破,在于找到技术创新、人文关怀与生态可持续的动态平衡点。站在智能时代的门槛前,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惊叹或恐惧,而是构建多方协同的智慧生态。当技术狂奔时,人文温度应是永恒的坐标系;在追求效率时,社会红线必须成为不可逾越的边界。这场平衡的艺术,终将定义人类文明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