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社 会主 义 荣 辱 观
胡锦涛主席在今年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八荣八耻”为原则。这次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我在认真学习之后有了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我国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二、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话题。
汲取传统的精华,才拥有牢固的根基;反映时代的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一)“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八荣八耻”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条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
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的标志。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胡锦涛同志这一重要论述,切中时弊,掷地有声,对于我们分清荣辱是非,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荣辱观,评价荣辱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对荣辱的判断标准理当一致。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生活就会出现混乱。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而以耻为荣,是荣辱观缺失乃至颠倒的表现。造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因素。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市场活动的消极因素,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人经受不住,或甘受驱使,人生观扭曲了,价值观错位了,心底的道德防线溃退了。
分清荣辱观上的是非,任务十分紧迫繁重。对那些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的事情,需要我们把全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让人们不愿为、不想为;需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营造扬荣抑耻的良好氛围,让人们不耻为、不屑为;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让人们不能为、不敢为。如此多管齐下,相互促进,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匡正社会风气。
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希望工程
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未来。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说到底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为之献身的事业,最后都要交给我们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领悟着胡锦涛同志关于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刻含义。
世界上无论大事业还是小事情,都要靠人做。学会了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活力,蓬勃发展,一件根本性的大事,就是要教育青少年一代树立是非分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他们从学会做人做起,学会做事,成就伟业。
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整个社会“言教”,更需要整个社会“身教”。
(一) 教师要为人师表
在广大青少年眼里,老师往往是他们做人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广大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培养青少年成长中肩负的光荣责任,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实际,针对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建设的实际,用富有创造性的鲜活形式,将“八荣八耻”引进课堂,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行育人,以德化人。
(二) 父母要为子楷模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更多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们对是非美丑善恶的最初判断,常常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那些为人正派、积极进取、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父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榜样。相反,那些消极度日、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父母,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即使望子成龙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不会有多大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 社会是更大的课堂
今天,生活在信息时代、受到各种文化影响的孩子,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活跃,他们以各种方式更早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成年人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无不成为他们做事的参考、做人的参照。为孩子们我们需要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为未来我们需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我们的社会中,只有荣辱有鲜明的观念,是非有清晰的界限,善恶有明确的区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知荣明辱,扬荣抑耻,向善而行,健康成长。
五、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需要领导带头履行的责任
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就要先干一步。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从自己做起。号召群众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抵制的事,自己决不染指。社会风尚,就在领导干部的影响下形成,就在领导干部的引导下进步。领导干部受党和人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领导干部如何行使手中权力,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牵涉社会公平正义。他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在内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后,不仅左右着个人行为,也决定着他在履行社会职责时,如何进退,如何取舍。一个普通人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对社会虽有损害,但远不如一个荣耻颠倒的领导干部影响坏、危害大。这也是我们党为什么一直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必须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一)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
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是察其言,更是观其行的。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不仅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也会感召影响一方民风。如果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嘴上反腐败,行动搞腐败,这个地方的干部队伍风气不可能正起来,民风也必然受到污染。在一定意义上说,官德引导着民风,甚至决定着民风。“八荣八耻”能否蔚然成风,能否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践,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身体力行,作出榜样。
(二)领导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履行职责的需要。
修养与威信是领导干部的软实力,缺少软实力而仅靠硬权力,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施政效果。“公生明,廉生威”,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行政职权与高尚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执政境界和施政效果。
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还应当担负起领导责任,在本地区、本部门大力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好风气;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不良现象,要采取措施,切实纠正。为官一任,责在一方,守土有责,要先把一方风气搞好。与此相联系,应把践行“八荣八耻”,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
这些年来,经济的进步使中国更为引人注目。人们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打量这个古老大国的世界形象。中国是怎样的中国?不仅是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是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还应是悠久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光大者,是先进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者。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呈现了奋进中的中国清醒的文化自觉,勾勒了中国人应有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把文化建设放到突出位置的治国方略。
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昌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应当是精神的振兴、文化的复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一个国家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念,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平台,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才能取得精神文化的认同与共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们的时代树起了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我们需要把“八荣八耻”与整个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风貌并由此凝聚力量,激发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从“八荣八耻”的思想道德观念入手,13亿中国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建设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它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全社会的自觉、每个人的努力。
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安排部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的展开,随着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共同践行、自觉行动,我们深信,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激励我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喻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