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化与宣恩县区域协作和结对帮扶,11月6日至8日,民建武汉市委会联合江汉区委统战部、民建江汉区委会,组织统战成员代表、民建会员代表及“暖心+”志愿服务团成员,前往宣恩县开展为期三天的“同心聚共识 结对促发展”结对帮扶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由民建武汉市委会常委、江汉区委会副主委童永带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研讨与产业对接等形式,推动两地合作向纵深发展。
教育帮扶筑根基 同心育苗谱新篇
11月6日上午,调研组首先前往高罗镇中心小学,开展教育帮扶专项活动。活动中,“暖心+”志愿服务团代表向学校捐赠篮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等体育用品20余套,有效改善了学生们的体育活动条件,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注入“暖心力量”。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就青少年教育等与宣恩县委统战部、高罗镇政府及中心小学有关领导展开交流。调研组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帮扶工作,依托民建武汉市委会“暖心+”社会服务平台,推动远程教学资源合作共享,实现“短期输血”与“长效造血”的有机结合,助力宣恩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调研解难题 精准施策促发展
为精准对接宣恩产业发展需求,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湖北博今电气有限公司、湖北土家爱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当地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市场拓展、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现状与诉求。座谈会上,双方就供需平台搭建、助力乡村振兴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共商产业转型升级合作机遇。调研组成员分别结合自身专业领域,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切实将民建智力优势转化为推动宣恩产业发展的实践动能。

文旅融合探新路 乡村振兴固成果
调研组重点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内容,深入调研猕猴桃种植基地发展情况,采用“以购代捐”消费帮扶模式,购买1300余斤猕猴桃捐赠给江汉区13个街道(开发区)环卫工人、困难群众、灵活就业人员等;在麻阳寨村西兰卡普实践教育基地,调研组一行现场体验织锦技艺,与非遗传承人共同探讨非遗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创新路径;在晓关侗族乡野椒园,实地调研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探讨产业发展新实践;在侗族乡杨家河,重点考察新农村建设成效,围绕环境治理、文化传承、共同缔造等工作与当地干部交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凝聚同心力量 彰显民建担当
此次帮扶调研活动,是民建武汉市委会践行社会责任、传递民建温情的生动实践,不仅深化了江汉区与宣恩县的结对帮扶机制,更充分展现了民建组织凝聚各方力量、服务区域发展的大局担当。下一步,民建武汉市委会将持续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平台搭建为抓手,引导广大会员创新社会服务模式,不断擦亮“暖心+”服务品牌,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贡献更多民建智慧和力量。
宣恩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李玫燕,宣恩县工商联主席周恩,宣恩县高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新欣,晓关侗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何海军等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