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服务 > 品牌计划
【主题教育|品牌建功】民建武汉市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举办第四届少年模拟法庭社区行首场活动
2025-07-10
来源:武汉民建
作者:庄克纵 骆方舟

7月9日,由民建武汉市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以下简称武汉社法委)主办,民建江汉法经支部、江汉二支部承办的第四届少年模拟法庭社区行首场活动在江汉区新松里社区举行。作为武汉社法委持续四年深耕少年法治教育的品牌活动,本次活动聚焦“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武汉社法委主任李春生、副秘书长庄克纵,民建江汉二支部主委蔡萍、副主委冯梅奕全程参与筹备与指导,通过8~12岁青少年沉浸式庭审体验,让法治精神在社区扎根生长。

image.png

庭审现场:小角色演绎大道理,社区里的“法治实践课”

“全体起立!现在开庭!”随着小“审判长”清脆的法槌声,新松里社区活动室瞬间变身庄严的“法庭”。这是武汉社法委依托社区共建机制,为孩子们打造的“沉浸式法治课堂”。法庭布置严格参照真实庭审规范,法袍、庭审标牌等道具一应俱全,现场安静而专注。

庭审围绕一起校园欺凌案例展开:小“公诉人”手持起诉书,条理清晰地列举“被告人”多次殴打、辱骂同学的证据;小“辩护律师”据理力争,提出“当事人已深刻认错,希望给予改过机会”;小“证人”沉着应答,还原细节时逻辑分明。辩论环节中,“公诉人”坚持“校园暴力危害大,需依法惩处”,“辩护律师”则强调“认错态度应考量”,双方你来我往,稚气的声音里透着对公平正义的认真思考。最终,小“审判长”结合“被告人”认罪表现当庭宣判,全过程规范庄重,令在场社区居民频频点头:“孩子们真的走进法律里了。”

筹备背后:民建匠心托举,让法律“接孩子气”

从“法律小白”到“庭审达人”,孩子们的蜕变背后是武汉社法委的细致筹备。“要让孩子真正懂法律,就得让法律‘说孩子话’。”李春生在筹备会上明确思路,依托与新松里社区的共建基础,统筹各方力量高效推进。

武汉社法委组织民建律师会员深耕案例打磨,从真实校园欺凌事件中筛选典型素材,反复推敲细节:将“举证质证”转化为“拿证据讲故事”,把“量刑情节”简化为“认错态度很重要”,甚至调试法槌敲击力度以适配孩子的掌控力。民建基层支部主动对接社区需求,协调场地按真实法庭布置,组织社区家庭报名参与,让筹备工作精准触达青少年需求。

培训环节更显巧思。民建律师会员与志愿者用“校园场景”解读法律术语:“公诉人就像班级里‘主持公道的班委’”“法警是‘秩序守护者’,像课间维持纪律的值日生”。一个小男孩在模拟举证时突然提问:“证人撒谎了怎么办?”这样的“意外”让团队成员欣慰:“孩子在主动思考,这正是法治教育的初心。”

互动升温:法条“活”起来,法治种子悄悄发芽

“庭审”结束后,李春生在社区活动室开启“法律问答”互动,现场气氛瞬间活跃起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年龄下限降到多少周岁?”“14周岁!”来自社区的孩子们齐声抢答。李春生顺势讲解:“这不是要惩罚孩子,是告诉大家14周岁起要对自己的行为更负责。”

“高空抛物谁担责?”“放孔明灯合法吗?”一个个生活问题串联起法律知识,让抽象法条在互动中变得可知可感。工作人员给孩子们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绘本,鼓励写下感悟。“原来法律是保护我们的铠甲!”来自新松里社区的小“律师”写下心得,曾经分不清“原告”“被告”的他,如今已能流利讲出庭审流程。

据悉,本届模拟法庭社区行将持续至8月底,后续将走进更多社区。从第一届的蹒跚起步到第四届的成熟运作,武汉社法委以持续深耕的定力,将少年法治教育打造成社区的“特色课程”。当孩子们握着法治书籍、挺直腰板说出“我懂法”时,便是对“少年法治,则国家法治”最生动的诠释,也是民建深耕社会服务领域最珍贵的成果。

下一篇:

【主题教育|品牌建功】爱...

申请入会

会章会史

武汉民讯

慈善关爱基金

返回顶部